傅绍清
(东阳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 322100)
农村公益电影的困境突破和制度创新分析
傅绍清
(东阳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 322100)
近些年来,农村公益电影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技术的革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在扶持公益电影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然而当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还存在较多问题与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应合理的制度保障。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公益电影的困境进行简单分析,且针对其制度创新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以期为我国农村公益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农村;公益电影;困境;制度创新
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公益电影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浙江东阳市为例,浙江东阳市一年农村公益电影资金投入163.8万元,每年放映场次任务7800场。这就足以看出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满足更多农村居民日常观影需求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提供的财政支持。但即便在农村公益电影日益发展的同时,其背后也反映出不少存在的问题,比如相对优秀的题材片中较少、影片比较陈旧以及影片质量、清晰度不高,这都会影响农民观影积极性,从而无法发挥出农村公益电影的推行和发展要求。
1.1 影片质量偏低导致农民观影积极性降低
农村地区由于实行“政府买单,企业运作”的电影放映制度,这就会使得影片的选择全交给了政府部门。在影片放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都将交由政府部门负责,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院线本身不存在严重的竞争力,故而很容易降低成本,选择一些已经过时或者相对陈旧、无人观看的影片。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阻碍农民的观影积极性,许多时候农村地区放映电影只有几人观看或者无人观看。这样的现象不仅没有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最初目的,同时也将政府的财政投入浪费,使得原本宝贵的公共资源出现了严重浪费现象。
1.2 部分地区出现虚报场次的现象
因为农村公益电影是由国家和政府财政补贴资金支持的,所以许多地区由于地区监管措施不够完善,即便电影没能如期完成放映,但是其为了获得政府的资金补助,虚报场次,以此来套取财政补贴资金。这样的现象充分体现出地区电影放映部门的监管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将严重阻碍农村公益电影的进步和发展。
1.3 放映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比较缺乏高素质的放映人员,并且这些人员的年龄相对较大,要么体弱多病,要么难以掌握先进的放映技术。所以这些放映人员的基本素质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要求。浙江东阳农村地区电影放映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大多数是临时工,真正能够掌握放映技术且致力于农村电影放映的年轻人数量少之又少。加之农村地区电影放映员与城市院线电影放映员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存在较大悬殊,故而放映人员难免存在消极怠工现象。
1.4 地区偏僻导致观影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
在农村放映电影实际上也是对交通环境以及交通工具的重要考验。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环境,那么在农村放映电影可谓寸步难行。目前,浙江东阳地区许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所用的放映用车为公司自有,但年份已久,需要更换;再加之由于农村地区比较分散、偏远,当电影放映完毕之后还会出现放映员晚上返回城市的现象。这样既不方便电影放映,也不能保证电影放映员的安全,故而这些均会影响农村公益电影的进步与发展。
2.1 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创新保障。故而在制度创新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将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合理投入。既然这笔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农村电影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些资金就应该应用在为农村提供高质量影片之上。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笔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且通过全新的资金运作形式以提高这部分资金的实际效益和利用效果;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还可以尝试对院线进行鼓励,鼓励院线企业可以在社会公共服务当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并且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培育与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最为常见的做法就是在电影放映之前播放一段广告,而广告所带来的收益平均分配,一部分归院线自己所有,另一部分则作为农村公益电影发展的启动资金与专项欠款。然后政府利用这一部分资金购进全新的影片,将淘汰的放映设备及时更换,提高电影放映人员的待遇,从而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为满意的公益电影放映服务。
2.2 建立合理竞争机制同时保证公共服务质量
政府应该引导相关部门建立起合理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地区形成合理的公益电影放映体系。对市场的打造上,应该注意创新,同时也应该注重竞争环境的打造。农村公益电影质量不高实际上与院线之间的不合理竞争有很大关系。故而若想真正改变当前农村公益电影的困境,推动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退出机制,为院线之间营造出合理公平的竞争秩序。同时作为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将资金投入到电影放映企业当中,这样一方面为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政府购买、市场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与运作新模式。
2.3 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与规范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审查力度,确保这笔专项资金可以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资金投入之后,被用于其他目的的款项,从而导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受阻。政府可以实行先放映后补助的做法,对电影放映流程进行严格规范,并且在资金的发放过程当中需要对每一环节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发放对象与上层之间难以对接的现象。另外政府采购资金必须全额发放,一定要避免任何形式的克扣或者挪用。而政府也应该派遣专人对公益电影播放场次进行统计,避免弄虚作假以及虚报场次的现象出现。一旦出现相应的现象,必须严肃处理,并且将补助一次性全部收回且追求其相应的责任。
2.4 财政支持形式与方式要因地制宜
政府部门可以依据各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为合适的财政支持形式,从而对财政资金的支持形式进行创新,这样将更能确保资金落实到实处。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公益电影交通方式以及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的问题,适当为这些地区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以便院线在下乡进行电影放映的时候,可以更加顺利,同时也可以确保及时为农民放映电影。
对于一些格外偏僻的地区,或者道路崎岖的山村,政府可以适当资助其安装数字电视,这样实际上可以代替传统的公益电影放映,既能满足当前农村居民的精神娱乐需求,又能确保电影放映过程中放映员的安全,是一种相对正确的做法。
总而言之,在农村地区进行公益电影放映,其目的本身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现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将这一目的落实,从而为我国公益电影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实际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落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其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原先的配合以及社会其余公共力量的投入。只有不断创新公益电影相关制度,并且实现公共服务与市场的结合发展,才能确保企业与社会各方的力量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所以针对农村公益电影发展,需要全国的共同努力,将完善的制度建立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公益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为我国农村公益电影发展提供契机与保障。
[1]张绪韶.从“2131”工程到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2009,03:18~22.
[2]任风俊.论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5,06:241.
[3]宋巧萍.农村公益电影的新建设[J].西部广播电视,2014,05:71+78.
[4]何青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素质教育[J].中国电影市场,2012,07:39~40.
J99
A
1004-7344(2016)02-0316-02
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