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曾霄羿
试论我国奢侈品行业现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曾霄羿
摘 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奢侈品这个曾经高大上的贵族正走下神坛,快速渗透进中国市场,并为众多消费者所接受和追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奢侈品行业中国经济影响
据奢侈品权威研究机构报道,中国人在2015年买走了全球约46%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千亿美元。由此可见,关注奢侈品行业发展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奢侈”的英文是Luxury,原意是指“极强的繁殖力”。奢侈品在经济学里被定义为其需求的增长高于人们收入增长的物品。从商品学上讲,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是其背后的百年文化沉淀的结果。广义上奢侈品是一种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与质量。奢侈品普遍享有盛誉,是具有历史悠久、品质卓越、价格高昂、美感超凡、品牌专一、文化底蕴深厚与原产国效应等特征的特殊商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非生活必需品,是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是满足人们最高层次需求的自我实现。
2.1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自加入WTO,尤其是“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催生出一大批中产、高产阶级人群,逐渐吸引了全世界奢侈品品牌厂商的目光,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发展迅猛,奢侈品消费总额快速增长,2015年雄居全球第一大奢侈品买家群体。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仍不景气,但是中国的奢侈品行业一直处于消费上升阶段,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2消费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消费心态主要以炫耀攀比为主。研究显示,收入层级越高,购买奢侈品的社会性消费动机倾向越强;收入层级越低,购买奢侈品的个人性动机倾向越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大多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而非成熟的发达国家的“体验驱动型消费”,消费奢侈品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消费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行为消费。另一方面,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主要集中在高档服饰、汽车、化妆品、箱包等个人用品上,消费范围有限,处于奢侈品消费的最基本层次,对奢侈品消费的认识和观念比较初级,需要加强正确引导。
2.3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创意与设计是奢侈品的灵魂,由于我国奢侈品市场机制不完善,对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意识薄弱,导致仿冒伪劣奢侈品大行其道,造成奢侈品消费市场秩序混乱,不健全的市场机制不仅影响了本土奢侈品牌的创建,也扰乱了国际奢侈品在国内的健康发展。
2.4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境外消费远远大于国内消费
当前我国奢侈品市场供求结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外奢侈品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国内商家大都着眼于眼前的利益,缺少培育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涵养和耐心,既不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潜心打造品牌,又想快速得到回报,最终导致市场上鲜有本土奢侈品品牌。二是在国内虽然可以买到需要的奢侈品,但由于目前国内奢侈品市场鱼龙混杂,稍不留意就买到仿冒货,消费风险大。三是由于本土的奢侈品牌非常少,人们的消费需求只能通过购买国外品牌来实现,导致我国奢侈品大多依赖于进口,奢侈品作为进口高档消费品,要交纳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高额的税负使我国境内奢侈品价格远远高于原产地和没有关税的地区。上述三种因素叠加,进一步导致供求结构失衡,供求结构失衡又进一步催生境外消费呈高增长态势。
奢侈品消费本身就是颇受争议的行为,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从辨证的角度进行探究。
3.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1.1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奢侈品消费需求旺盛,不仅可有效拉动内需,还能反作用刺激市场需求。奢侈品的炫耀功能决定了其更新周期快,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求个性的炫富需求。
3.1.2衍生新的行业,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的需要层次是不断地提高的,这种需要最初总是表现为对奢侈品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又会产生新的奢侈品需要,再度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当下奢侈品行业蓬勃发展,不仅催生了广告业升级,还将带动住房、服装、旅游、娱乐休闲等行业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新增就业岗位,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3.2.1境外消费拉动“外需”,内需提升有限
目前国人对境外奢侈品消费热度持续不减,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降低关税,提升购买的体验服务等措施,但是人们还是把大量的金钱散在了海外,造成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拉动了发达国家的“外需”这一错位现象。
3.2.2仿冒品严重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奢侈品的稀缺与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人望奢兴叹,那些渴望奢侈品又无力购买的消费者,只能寻求其他替代品,于是仿冒产品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经济实力与购买欲望的矛盾。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缺少规范、有效的监管,仿冒品势如破竹,短期内繁荣了消费市场,但从长期来看,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品牌建设和市场公平竞争。
4.1进一步降低奢侈品税收
价差是国内消费者境外消费奢侈品的主要诱因。降低奢侈品关税、调整消费税税目,缩小奢侈品国内外价差,解决消费外溢现象,使“外需”转化为内需。短期内,降低关税可能使财政收入减少,但从长期来看,销售环节税收收入的增加,将使税收收入恢复增长。
4.2大力发展本土奢侈品牌
我国本土奢侈品行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市场定位,使我国的奢侈品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要树立全球品牌意识,充分发掘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领导力的奢侈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传承,陶瓷、刺绣、丝绸等都曾是世界公认的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奢侈品。我们要把这些打着China印记的商品,加入时尚元素,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二是精准定位,发展奢侈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近代社会我国的奢侈品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好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要定位于市场的追随或者补缺,通过模仿、扬弃与创新,避开国外品牌竞争力强的区域,快速发展不成熟商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是要加强奢侈品设计与专业营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品牌建设的根本,品牌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建议从政府的角度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开办奢侈品牌专业或与国外联合办学,打造品牌运作与管理的专业团队,逐步提升本土品牌的品牌价值与国际竞争力。
4.3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建设
一是要加强奢侈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研究、应用、推广等各方面的法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市场监管,构建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三是政府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营销进行政策性引导,鼓励企业提高自主研发的科技含量,实现品牌引导下的产业升级。在银行贷款、税收、出口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发展较好的本土品牌,按行业类别整体向世界推介。不论是在国内大中城市,还是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可以通过投资或补助的形式建立专业市场,让中国品牌抱团出击,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
现今社会,在发达国家奢侈已经成为生活的艺术美学,奢侈消费属于“腐败、浪费”的狭隘观点已被质疑。奢侈品消费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手,适当发展奢侈品产业能有效刺激消费,催生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1] 李春雪.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市场,2011(07).
[2] 关山丛.浅析中国奢侈品产业现状及对策初探[J].商业经济,2015(12).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3(a)-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