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娥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336000)
手工陶艺在学前美术教学的作用
张伯娥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336000)
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群,其想法天马行空、复杂多变,在接受学前教育时仍保留着自己的天性。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学前教育更是要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这导致了现在的美术课程越来越复杂多变,在课堂中引入了陶艺、手工折纸、玩具拼图等多种授课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手工陶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开展手工陶艺的学习。
手工陶艺;学前美术
手工陶艺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现在教育领域逐渐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小学甚至直接设立了书法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中也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继承观念,在美术课上开展手工陶艺等课程就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对学前教育开展手工陶艺的作用及开展这项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年龄较低的幼儿,其年龄基本都在五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很好的自制力与理解力,对于学习基本靠兴趣爱好进行。导致学前美术教育必须在教授过程中让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手工陶艺引进课堂就是为了让幼儿在自主创造中增加学习兴趣,在玩乐中学习基础知识。幼儿对于在手工陶艺的制作课程中自己制作的成品关注度较高,老师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幼儿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从而对灵活掌握知识。如幼儿在制作了较多的小型陶艺以后,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陶艺进行记录。让幼儿自己计算制作的陶艺个数,从而融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让幼儿为自己的陶艺进行命名,加强思维逻辑能力和语文知识的掌握。通过赋予幼儿一种使命感的方式,让其处于对自己陶艺知识的管理地位,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融入其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幼儿的创造力
陶艺的可塑能力十分强大,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力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陶艺作品,幼儿在适应了创造的思维以后就会保持这种创造的能力。创造力是一种只有通过从小就积极开发才能在长大后灵活运用的能力。由于传统式教学方式造成我国公民普遍存在想象力差的情况,导致在现在学前教育中十分重视幼儿的创造思维培养。手工陶艺在制作过程是对泥土进行想象后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像有些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制造出会飞的乌龟、产糖果的大树、巫婆式的妈妈等种种不可思议的作品,都体现了幼儿强大的创造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幼儿在陶艺美术课上的引导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学生制作出会飞的乌龟后,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会飞的乌龟的故事想象,进一步扩展幼儿的创造力。
(三)加强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学生们通过学习加强了对它的了解,继承了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就逐渐接触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一些陶艺制品,然后通过对相关小故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陶艺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陶艺,在无意间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一)教师进行样例示范,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帮助引导
幼儿没有较好的自制力,如果老师不加以示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发生学生在美术课上径自玩耍的情况。所以将手工陶艺引入学前美术课堂后,老师必须进行样例示范和任务布置。让幼儿在制作陶艺时有一定的目标,即便是完成一个作品的小目标也可以。幼儿的手指不够灵活、对陶艺制作标准没有了解,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极有可能导致作品失败。这容易让幼儿因不断失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避免作品失败。但在指导时只能给予适当帮助,不能全程教导。
(二)提供一些比较有童趣的陶艺作品,加强幼儿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进行陶艺教授必须要先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提供一些比较有童趣的陶艺作品的方式解决。在美术教师布置一些兔子、超人、熊大等幼儿比较关注的事物的相关陶艺作品,然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从而进行手工陶艺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的落实。
(三)对幼儿实行鼓励措施
孩子的感知是敏感的,一句不经意间的鼓励就可能让孩子不断在某一领域进行探索。在陶艺的制作过程中也应该对孩子实行鼓励为主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在陶艺制作时幼儿如果成功应及时夸奖其作品,让其产生劳动后的自豪感;如果制作失败则要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并夸奖在失败作品中其优秀之处,防止幼儿因失败对陶艺产生抵触。
手工陶艺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引进陶艺课程,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通过在学前教育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邰康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2]刘颖.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探讨[J]. 戏剧之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