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西安科技大学
地下建筑结构与抗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朱彬
西安科技大学
地下建筑结构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把其与抗震课程教学进行联系,从而完善抗震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土木工程的专业背景知识和行业发展现状入手,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和工作经验,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改革
《地下建筑结构》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教材,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十分之广,而且综合性也很强,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内容的深度理解。在课程之中,不但有数学、力学、材料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们具备一些其它课程基础,例如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学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而且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具有着基础性作用。由于这门课的涉及知识面很广,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讲授的话,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把地下机构建筑与抗震课程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1.强化目的教育。我国是地震多发地区之一,每年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地震灾害和事故,由于地震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极其迅速,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都在逐年扩大,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往往决定了这类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决定了建筑物的建筑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加强建筑抗震基本理论的讲授,让学生们掌握抗震设防去的建筑物设计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明确教学目的,进行针对式的教学,与此同时,也应当注重建立起本门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理论分析能力和设计计算、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们一定要多加思考,根据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内容的适当调整。在绪论方面,我们可以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地震灾害、建筑工程防震设计方法等等,这也是核心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为学生们进行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并且及时突出重点和补充相关内容,我们可以采取具体的示例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例如唐山、台湾、印度的地震发生情况和当地建筑建设情况。在其他章节,我们应当把各结构体系的共性和个性讲解清楚,并且要介绍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内容,这包含有三个内容层次,分别是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和构造措施,最后,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们进行各典型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和优秀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良和建议,同时要结合行业内的现行规范进行工作和设计的开展。
3.简化课堂讲授。《地下建筑结构》具备知识面广和构造要求繁多的特点,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一一介绍给学生,学生们就会不明主次,,也就找不到教学中的重点之处,最终造成主线不清的结果,这是不利于知识的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在讲授过程中应当突出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性内容,应当交由学生进行自学,对于那些不懂得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在教学中,有几个重点思想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和构造措施等内容,重点是相关的概念设计和抗震验算,这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我们应当把国家对于工程的规范和规程介绍给学生,从而增加学生们的专业性。其次,应当结合布置作业,把教材中的例题和重点给学生们提炼出来,并把其中的核心要点介绍给学生,与此同时,把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相关资料告知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最后,在讲解各种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时,我们应当重点解决计算参数取值问题,同时要综合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和内力组合等等,其它的简单内容则可以交由学生们进行自学。
4.强调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地下建筑结构》与抗震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知识认识型,这包括对于建筑结构和地震的基本认识,工程结构的相关抗震技术和方法,地基建设和相关的抗震验算,液化土的判别方式和抗震措施等等。二是技能型,例如,学生们应当能够根据各种震害现象和破坏特征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并让设计符合要求,从而设计出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三是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学生们应当根据建筑的相关功能要求和造型要求,并结合所选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特性,进行相关的结构设计和概念设计,并能够综合分析其受力性能,确定合理的抗震结构方案和形式。这三种课程内容都是基础性教学内容,我们必须要把它们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加强对于地下建筑结构与抗震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并且要加强相关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分析,最终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鲍先凯,张春梅,王英浩.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No.16506:31-32.
[2]吴月秀,刘泉声.浅谈高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No.43204:13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