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蝉鸣声里,黑色银幕上缓缓映出北宋周邦彦的词《苏幕遮·燎沉香》,然后整个银幕渐渐亮起来,是一大片含苞待放的荷花,在拂晓天光里随风轻摇。
这便是电影《别浦》的开头。
《别浦》是青年导演文晔的第二部短片作品,在英国最大最重要的独立电影节 Raindance 上,《别浦》斩获最佳国际短片,在 Savannah 电影节上则获得由 HBO 特别设立的最佳学生短片奖,同时还在 HollyShorts 电影节赢回了最佳女导演奖。
文晔,是个生长于北京的“90后”姑娘,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经历了几年高強度的电影训练之后,她身上有超越本身年龄的沉着气质,有非常自成体系的审美格局,对电影、电影行业和生活本身,有着深刻而周致的见解。
在刚刚开始拍电影的阶段,文晔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全面地积累各种经验,训练自己驾驭不同的叙事风格,而不是一上来就追求完整清晰地在作品中展示与建构自己。譬如她的第一部短片作品《在水一方》,讲述一个美国养老院里的华裔老年妇女的生活悲欣,电影语言非常的克制、自矜、哀而不伤,像李商隐的诗、汪曾祺的小说、邓丽君的歌,叙事手法传统而主流。与之相反的是《别浦》,完全是反情节叙事,只是展现出一个农民工在离京回乡之前这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状态,描摹生活本身的质感,而不是抛出一个观点或者讲出一个故事。
当文晔拍摄毕业短片《逝》的时候,便开始努力做出一种融合上的尝试,使影片既有清晰的戏剧冲突,又能传达出幽微的人生谜语。电影里讲的是一对中国的老夫妇,第一次来美国,不为观光,却是为了领回唯一女儿的骨灰。画面所直接呈现出的,其实只是真实完整故事的冰山一角,那些点到即止的话,那些一闪而过的眼神,那些没有展开的情节,都是留给有心的观众按图索骥的线索,期待他们在八分之一的冰山之外,能看懂那八分之七的悲喜交缠。
在拍摄中,无论是对演员的指导,还是电影本身的制作,文晔都积累了扎实的导演经验。用她的话说,一部电影在未出成品之前,有丰富的可能走向,而导演需要准确地传达出自己脑海中的细节,推动着电影朝着唯一可能的路去发展。
拍摄《别浦》时,男主角曹麦顺,之前是个农民。文晔指导拍摄时,不会提前让他背台词,而是给出一个情境,让他在轻松与自然的环境下用本能的语言、表情与动作来进行反应,然后再不断地进行现场调整,文晔“在每个take之间讲一两句关键的话,非常精确,有点头醒尾的效果”。
在成片中,曹麦顺的眼神与皱纹,自然地呈现出生活的辛酸与复杂。电影所呈现的生活质地与人的气质完美结合。
文晔的三部短片,都在试图营造一份艺术与情感的真实。电影的最高目的是制造、生产情绪,当观众感到感情上的真实,被触动到,那便成功了。未来她还会继续坚持探索,不疾不徐地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格局与电影风格,我们更期待着见证一位出色的青年电影人的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