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航举 白延波
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
郭航举 白延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也不断的推进,我国城市结构和建筑风格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良好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更好的促进城市向着健康环保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要对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更好的符合城市规划和人们生活的因素,所以要合理的规划城市生态园林建筑,分析生态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对其主要的特征和规划进行探讨。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要素分析;人文景观
1.1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含义
目前,我国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生态园林城市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社会上广泛的将其看作和园林规划相同的内容。尤其注意的是,较多机构没有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深刻的认知,只是单纯的认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体,进而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相应的规划,最终造成城市规划不能达到有效的目标。生态园林城市提出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远大的影响。所以,相关的机构要在建设和规划生态园林城市中不断的完善,更好的推进城市的建设,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不断的为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提供更好的对策。
1.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分析
目前,我国空气污染现象比较严重,较多的城市空气污染已经严重超标,出现雾霾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由于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较多的人都患有呼吸道疾病,所以,要对雾霾现象进行及时的处理。园林绿化就是解决雾霾现象的有效方法,园林绿化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生态园林规划可以有效调节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2.1 生态性
生态园林城市与园林绿化具有不同的性质,生态园林城市主要包括了园林绿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城市环境的生态型加以重视。针对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来讲,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再好,生态保护和建筑恢复水平比较高,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满意度因素都决定着该城市是否被选入生态园林城市。
2.2 持续性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城市的实际情况,要对资源使用状况进行考虑,有效的营造出满足城市居民环境要求的生态园林城市。同时,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要把目光放的长远,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将发展一种健康持续的城市环境。
2.3 区域性
较多的城市已经开始建立生态园林城市,但是很多都只是采用模仿的形式,并没有考虑到自身城市的地域特征,有的城市还具有有没的古老传说,但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逐渐的发展成了欧美化,这使生态园林城市不能融入其中。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要保持一定的人文风情和城市具有协调性,这样才可以建设平衡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3.1 观念要素分析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要满足适应空间和自然的生态环境,从文化观念看来,人类的自然观是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的,这与城市建设及自然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不断的创新使自然逐渐的被人们征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人们对资源利用和浪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被人们广泛的关注,所以,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加以考虑,加强城市规划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观念包括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观,这样可以从思想观念出发,一方面可以做到园林规划和人文环境的共同生存;另外一方面,可以充分的考虑环境在人的感受上的状态,最终可以规划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园林城市。
3.2 人文要素分析
人文要素主要包括城市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经济等几个方面,文化要素作为一个城市历史的体现,是人们生活价值的定位,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时必须要深入展开对文化要素的保持。其次,精神要素也是城市人文要素的关键,是民族与民族、地域之间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之间的一种本质区别,是人类的文化产物,它吸纳了一个地区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优势综合化的物资文明体现,这就使得精神要素成为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主线。除了文化与精神要素外,场所要素与特征要素同样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场所是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范围,有静态的场所也有动态的活动环境,对于不同地域和地理条件的场所规划,应结合城市形态的特色,以促进发展城市为目标,塑造更多适应人生存的城市空间。而特征要素则是指城市的原始结构与城市发展肌理的轨迹,包括城市中的一些广场、街道以及历史性的建筑等,这些都与城市成为了异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应在不破坏原有的城市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与延续历史性的特征遗产。
3.3 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
自然要素是生态园林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城市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自然要素同样制约着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也是决定城市发展方向与发展形态的关键因素。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包括对城市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要素等,城市长期处于持续发展和稳定适宜的地质条件中,生态园林城市的设计应保持适宜的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的稳定,设计出适当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构造。在自然与人工条件的影响下,生态园林城市规划逐渐构成了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基础,城市地貌可以做出混合型的地貌特征,做到因地制宜,在保持城市风貌的基础上,造就地域性的城市特色。除此之外,城市的水文与水资源也是规划的关键要素,既要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合理性、高效功能与顺畅性,又要体现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分结构与水分生态位,要能满足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更要保证水文要素能够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基础、文化沉淀场所与交通线。
综上所述,建立生态园林城市,首先要建立在城市基础要素上,按照城市的地域及各个要点,以城市发展和人们需求作为目标,建立拥有空间与生态、人与自然的生态城市,并结合资源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1]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2010(7):16~20.
[2]何 娜.中卫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高海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民营科技,2014(11):217.
TU984.11+5
A
1004-7344(2016)17-0291-01
2016-5-20
郭航举(1987-),男,平顶山人,助理景观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主要从事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与管理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