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祥
(贵州省测绘资料档案馆 贵州贵阳 550000)
贵州地理国情信息采集技术与监测探索
郭海祥
(贵州省测绘资料档案馆 贵州贵阳 550000)
数据采集系统科技标志着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对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注重数据采集系统科技是为了更好地寻求发展。GIS监测是传输信号设计常用方式,持续为地理国情信号运行提供技术平台。结合贵州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发展,本文研究了基于GIS技术的地理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为地理普查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地理国情;信息采集;技术;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如何高效地管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模式,是提高数据快速获取、处理、统计分析能力,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系统的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体系,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的现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为国家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相关部门专业监测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涉及到地表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所确定的135个地类中涵盖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和地理单元等方面的内容。未来,GIS是无线通信、互联网的组合模式,两者融为一体而创建了现代化通信网络,这是GIS与PDF交接时代下不可缺少的改革方式。科学技术是不断交替发展的,任何一个行业技术都会在实践与研究中升级改造,这些都标志着新GIS的应用特点。当前,GIS与PDF技术设备还仅限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用户尚没有其它设备可选,现有监测系统必然存在着安全隐患。
设计GIS调度平台中,控制器与模拟信号之间也形成了相互配合,数据采集中影响操作速度的因素较多,不同因素条件下操作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不一,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要结合人的心理状态,设定最合适的操作速度,提高人机系统工作的总体效率。设计人员对机器“按键”设计可从形式、尺寸等标准实施改进,提供最优化工作条件。
2.1 信号收集
地理国情勘察是为了更好地设计人机系统,让操作系统功能更加符合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的要求,扩大了整个机器设备的可利用功能。为人机系统设备的设计和空间布置创造有利条件。操作时间设计要保证人体具有足够的动作范围,在有限时间内对外界刺激产生操作,从而达到一体化操控的运行标准。
2.2 信号处理
GIS传输信号在使用性能上具有诸多优势,尤其适合GIS对数据采集系统的操控需求,能够保持用户在操作中处于更加便捷的状态,不断优化数据采集现场控制效率。例如,地理国情GIS控制接口信号、触摸屏接口信号、微处理器等之间,利用GIS可以实现相互融通,保持着优越的电路控制状态,这些都是加快控制器和电路结构运行的基本要求。
2.3 信号传输
可采用JTAG口与微处理器S3C2440A连接的测试电路,传输信号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的理论指导,主要针对人体、机器之间的动作状态,设计一套完整的地理国情控制体系,帮助数据采集系统解决实际生产难题。通信学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一体化设计,符合了管理者、操作者、勘察者等主体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是对机器控制人性化改进的基本理论,只有符合人员心理的操控模式,才能持续发挥数据采集系统作用。
2.4 信号分类
数字GIS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GIS技术、远程控制技术、遥感技术为中心,建立了设备一体化调控平台,实现了功能结构的自主化升级。现代地理国情数据采集系统中,选用智能技术作为控制中心,设定了不同情境下的手持终端操作模式,为现场勘察环境调度建立多元化平台。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实施现场勘察操控模式,可以降低各种因素产生的现场勘察问题,为者塑造更加优越的现场勘察调控平台,加快了现场勘察数据控制的自动化流程。
面对传统信号控制模式存在的不足,利用GIS信号完成一体化控制,降低了原始信号运行的不足,利用电子标签与智能感应技术对现场信号进行识别,不断巩固了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进而为地理国情信号维护与调控进行多元化控制。
3.1 无线化监测
基于科学技术推动下,地理国情科技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得到推广,无线通信是当代信息传递的先进技术。现代通信科技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区域,GIS技术是当代通信领域比较普遍的技术模式。GIS技术改变了传统网络运行模式,借助数字控制器形成稳定的操控模式,这些都促使数据采集系统一体化流程,保证各项数据指标达到预定的操控效果。虽说GIS技术是当代无线通信科技的主流,但GIS技术正在兴起,并且在某些领域开始取代传统识别技术,满足了用户使用无线通信服务要求,保证信号传输模式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2 系统化监测
地理国情勘察中,各种材料设备管理是地理国情数据采集进行正常工作的物质先决条件,是地理国情勘察正常进行和安全的技术保证。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决定设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它们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又是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如何对设备及材料进行有计划地、科学地、现代化地管理,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针对此类问题,计划研制地理国情信号设备管理系统(设备台账、物资台账、数据采集管理等),用于解决地理国情复杂种类繁多的设备、材料、设备的监测工作,其通过手持机读写器的GIS射频读取技术。
3.3 智能化监测
无线网时代地理国情数据采集一体化普及应用,凭借GIS独特的数据处理特点,为用户建立了更具智能性的操控平台,满足了不同类型数据资源调配处理需求。现代互联结构层次实现了多功能转变,各种网络控制功能也逐渐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使得现场勘察控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业模式。国内研究显示,地理国情数据采集一体化控制形成多面域平台,利用各种体制构建了数字化系统,帮助用户实施更加稳固的操控系统,建立了更具视觉效果的现场勘察环境。
3.4 集群化监测
多项连接可以对现场实施分布式控制,按照不同分布点采用连接方案,实现集群控制与数字化操控流程,满足了地理国情数据采集结构调度的最优化模式,设备监测系统应用优势更加稳定,由数控技术采用可操控流程,符合现代控制系统结构运作要求,一般情况下集群GIS比单个GIS,比如工作站或超级GIS性能价格比要高得多。GIS集群化控制是由多个节点共同产生作用,节点之间通过网络传输进行调控,满足了数据资源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对接。按照数据采集使用标准呈现要求,由节点层完成数据运行控制标准,加快了各种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升级,形成更具稳定性的现场勘察控制平台。
地理国情数据采集一体化控制由数控技术完成操作,体现了新型技术在现场勘察操控模式中的应用优势。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智能网络为平台,加快了现场勘察控制一体化建设流程,实现了现场勘察控制流程的最优化发展,有效提升了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呈现效果,加快了现场勘察一体化建设流程。研发无线地理监测站能够实现其携带方便、独立作业,能够实现自充电的功能。
[1]刘立国,王健.3S技术支持下的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J].科技资讯,2015(06).
[2]季晶晶.基于WorldView-2影像的地理国情更新DOM制作[J].科技资讯,2015(07).
[3]天晓.全力推动地理国情普查取得初步成效[J].中国测绘,2014(04).
[4]张荣英.三级地理国情监测网络体系架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9).
[5]周贤骏.地理国情信息层级及基本体系架构研究[J].科技资讯,2015(17).
P208
A
1004-7344(2016)17-0140-02
2016-5-31
郭海祥(1986-),男,助理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测绘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