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南县山区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建设和水质状况

2016-07-12 08:49:58田小平
大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洛南县饮用水水源

田小平

(洛南县寺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陕西洛南 726116)

浅析洛南县山区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建设和水质状况

田小平

(洛南县寺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陕西洛南 726116)

十二五期间,洛南县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但由于受资金、水源、群众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工程未能完全达到安全饮水的要求,特别是山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质及水源保障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及水源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确保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质和促进水源提质增效,笔者特对农村饮水安全矛盾突出寺耳镇进行调研。现以陕西省寺耳镇为例,通过论述安全饮水工程在寺耳镇山区的实施和使用,分析了其中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安全饮水工程在山区农村发挥其应有效益奠定理论基础。

1 研究地概况

寺耳镇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以北55km,东北与河南省的灵宝县、陕西省的潼关县在秦岭山顶接壤,属洛南县寒边远山区。全镇辖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3225户,12152人,总面积257km2,耕地19093亩。地处秦岭南麓山区,多年均降雨量为764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夏季多暴雨,降水大多流失,涵养水源能力有限,属于典型的缺水山区。人口主要分布在秦岭深山的沟沟岔岔,人口聚集区有人口最多的是寺耳街集镇(5个村民小组和14个集镇单位),共1156人,占总人口的9.5%。200~500人的人口聚集区有7个2124人,占总人口的17.5%,100~200人的人口聚集区有14个1869人,占总人口的15.4%,其余的7000余人大多都是依自然地形沿沟岔分散居住,多则十几、二十几户,少则3户5户,甚或单庄独户,户户之间相距较远,占总人口的57.6%,黄龛村的老婆沟组仅21户三五成群的居住在老婆沟内10km的地界上,这种居住方式在农村山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人畜饮水水源大多就近采用沟溪的地表水。

2 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县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寺耳镇也不例外,采取整村推进、分片实施的办法对我镇的9个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采用树枝状结构布网自流向农户供水到户。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2.1 项目建设任务的前期工作

项目按照人口的居住情况和水源情况由水务局出台实施方案,由受益村组具体负责实施,按照有关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把好质量关,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2 项目的组织实施

(1)集水井、调节池和入户设施建设:在水源处修建集水井,一般为2m3,必要时修建截渗坝,采用浆砌石结构。调节池、入户设施按照洛南县水利队的设计标准和参数(设计证号263449-sb)修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管沟的开挖和回填:由村组组织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管沟开挖,待试水成功后负责回填。管槽标准:上宽0.6m,下宽0.4m,深0.8~1.0m,过河、过沟 1.2~1.5m。

(3)管道安装:由专业施工队按照设计要求规范安装,通水试验成功后方可交工。

(4)项目由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技术指导。村组成立施工组织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工程建设中的劳力调配、纠纷协调等事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管材等主要材料由水务局按照安全饮用水标准采用集中招标统一采购供给;砂石、块石、水泥等材料就地采购。

2.3 工程管理

供水工程建成后,由受益村成立用水协会,对工程进行管理、维护、计量、收费工作,以确保工程永续利用。

3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存在问题

经调研,该项目目前在水源建设、水源安全和水质等方面存在的很多不足。具体问题如下: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加之山区经济落后,建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标准太低,规模太小,还存在一些问题。

(1)人畜饮水多采用沟溪地表水,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部分水质不符合《生活饮水标准》(GB5749-85),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在建成的供水工程中没有水处理设施,水源水未经处理直接饮用。没有专业的水质化验室,仅有的县防疫站、环保局化验室根本不能满足需要,也很不方便,况且水质化验费用较高,群众无力承担。仅凭感官判定水质,很不可靠。

(2)人为因素威胁水源稳定性。由于秦岭富含矿藏,通过三十多年来的大量开采,不仅破坏了植被,使森林蓄水能力严重下降,而且破坏了山体的水系结构,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稍遇干旱水量就没有保障,部分水源已经干枯。东庄村史家沟、峪口两个组的峪口水源2012年在考察时水量充沛,时隔一年施工时水量仅够使用,现在已经枯竭,不能使用。

(3)水源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山区的饮水水源一般位于大山深处,距离人家较远,一般在1000m左右,个别的远达2~3000m,沿途裸露的岩石密布,沟道内多乱石,土壤稀缺,管沟开挖难度极大,不能达到设计标准,需要砌护坡的地方较多,但由于资金和材料来源等方面的限制,管子埋深太浅,甚至裸露,严重影响管材的使用寿命,留下不安全隐患。集水井大多建在沟槽附近,没有修建防洪设施,若遇山洪,轻则泥沙漫灌,重则严重损毁。

由此可见,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之后,将工作重点转向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供水保证率、解决饮水质量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务之急。

4 对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

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锰,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能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

5 改进措施

(1)提高供水工程质量,保证水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①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对水源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要通过净水工艺流程对原水进行处理,才能进入供水管网,供给用户。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

②注重水源安全,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提高质量,保证工程可持续利用。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在集水井周围填充滤料,对地面以上的构筑物进行密封保护,并设立警示提示;集水井周围要修筑防洪设施;对不具备开挖条件的岩石地段修建护坡,细土填充;对于沟槽内容易受洪水冲刷的管沟进行砂浆封面保护;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修建必要的沉淀池和过滤池以提高水质。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见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2)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与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①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要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限制放牧和有破坏性的人为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具体标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②加强饮用水工程建设,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3)科学划分区域,修建水质化验室,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水水质,应加强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按照方便群众、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原则,科学划分区域,设立水质化验公益机构,使群众能够够得着、化验得起。在工程建设上,应采取以下措施: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采用何种形式,需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山区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水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内经常保持20~30m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4)要保证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①加大政府投入贫困边缘山区,特别是高山边缘的村组,人口居住分散,饮水十分困难,交通不变、经济落后,饮水更为困难,应加大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②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依靠群众、依据社会,融合企业,多方集资,积极组织建设资金。

③加强资金管理,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不定期对项目资金情况、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强化监督职能,对违反规定的严肃查处。

6 生产建设活动要与水源保护相结合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增加水源的涵养能力;在开山取石、开矿办厂的项目审批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把水资源保护这一块一并纳入,严格水资源保护。对已经造成水源枯竭不宜居住的地方,应考虑对群众进行移民搬迁。

7 小结

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山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统筹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特别是水源工程的建设和水质的达标不能忽视,使安全饮水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S277.7

A

1004-7344(2016)14-0124-02

2016-4-9

田小平(1966-),男,大专,主要从事水务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洛南县饮用水水源
保护水源
品牌研究(2022年18期)2022-06-29 05:33:24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供水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4:11:42
洛南县关工委慰问“五老”人员
下一代英才(2021年3期)2021-07-20 22:01:45
陕西洛南县北部冶金级白云岩分布规律及物性特征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 02:38:42
南水源头清如许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18
农村党建如何破“地界”——洛南县基层党建的开放与兼容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0
洛南县阳光菌业创始人一一罗婵 创业是一种情怀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6
寻找水源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15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