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重庆市开县公路局 重庆市开县 405400)
建设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利弊探讨
李琳
(重庆市开县公路局 重庆市开县 405400)
高速公路的行车速度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公路要快,且通行的能力较大,因此往往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要求也随之不断加大,本文即探讨了高速公路与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利弊影响,以供参考。
高速公路;地方;经济发展;利弊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2014年,开城高速公路(渝陕高速公路重庆段)被成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而后又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并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高速的建设作为开县首条国家高速公路,将有力推动“西三角”经济发展,促进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尽快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并直接推动我县融入全国交通大动脉,战略意义极其深远。
2.1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指的是能够全天候进行运输,且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其对于上下高速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因为高速对于速度存在要求,必须重视线路的顺畅、坡度的平缓问题,要求至少有四个以上的行车宽度。此外,还需要在高速公路的中间设置分隔带,用以确保行车安全,路面也要需要采用较为高级的材料,在道路的两侧应当设置必要的交通行驶路标与照明装置等。由于高速公路限制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能够进一步保证车子在高速行驶下的安全性。
2.2 地方经济
所谓地方经济,主要指的是在一个地区域特定空间中,其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地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交通建设的要求也会提高。一个区域或地方的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机制等,均会不同程度上影响当地的经济,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带动经济,进而促进国内的就业,并扩大国内需求。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完成,投入生产运营阶段后,还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并降低地方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运输成本,通过节省运输的时间,提高实际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区域的物流速度,加强区域的经济往来。由此可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和后期运行各个阶段,均会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实况,高速公路的影响力进行深入研究。
3.1 推动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
3.1.1 为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奠定基础
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对高速公路沿线的交通条件进行有效改善,让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潜力得以开发,进而形成一定的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的相对集中布局优化提供交通条件,让产业布局可以从“点一轴”的模式逐步的发展成为网络化的模式,让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得以发挥,实现地方经济的一体化。通过高速公路,可以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园布局进行促进,引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三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生存要素的流通以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让经济增长的方式得以转变,提高区域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1.2 刺激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增值
土地价值会因为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不同出现价格上的巨大差距,这一点在城市或者是公路沿线上体现的特别明显。通过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让偏僻地区的交通变得方便,让高速公路附近的土地出现和社会经济活动场所对应的位置改变,进而让土地得以增值,让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潜在资源可以被更好的开发。
3.1.3 发展旅游业
有些地区想要发展旅游业,但是由于所处地区偏僻,即便有道路能够实现基本的交通,路面也往往存在坑洼、承载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旅游的需求。加上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由于生活节奏较快,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旅游,因此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交通的方便与否等成为了非常重要考虑因素,如果能够在通往旅游胜地的途中适当建设高速公路,将会大大减少游客的往返时间,便于在沿途欣赏自然风光,从而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3.2 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
3.2.1 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地方经济
通过高速公路可以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与区位优势进行改善,同事让大城市的辐射与吸引能力得以增强,进而能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联系,为开发商提供更好的投资条件。
3.2.2 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可以让沿线地区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增加出口商品的货源高速公路加强了内陆城市与沿海港口之间的联系,为内陆城市的商品的进出货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3.2.3 推进沿线资源开发和利用
对于一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其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与运用,无法用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往往都是因为当地交通运输不便所导致的。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实现地域的连通,从而降低地方资源开发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例如某市的高速公路建设,在开通之后,其沿线接待的游客、旅游收入都出现了很大幅度的增长。
3.3 推动了中小城镇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发展与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得以不断地进行扩展与延伸,让城乡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密,特别是通过高速公路,形成了良好的城乡之间的“交易”环境。通过高速公路,乡村工业具备了和城市工业之间进行专业协作的可能。在农村,各种轻纺、食品加工以及建筑建材等都为城市服务,并且这种为城市服务发展迅速的地区,其城乡边缘区的性产业会较快。并且,委托加工、城乡联营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也推动了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快速发展。
3.4 推动地方和谐发展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让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乘数效应”,让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使得区域内更加的协调,社会更加的和谐。高速公路与农民越近,那么就可以让闭塞与贫穷离农民越远。高速公路所形成的良好交通条件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转移,这可以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有效平衡。在我国,有将近1亿的农民工,同事农村地区还有富余劳动力1.5亿人左右。这些人要实现外出务工与返乡探亲都需要高效的农村客运的支持。高速公路则为农民走向城镇,将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还能够购回更多质量优异、价格低廉的生产与生活用品,获得更多的收入的同时降低了消费的成本。通过高速公路,农民可以更加及时的获取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需求来对种植结构以及经营项目进行及时的调整。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地区的和谐发展。
3.5 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需要以人为主体,因此,商业贸易的繁荣必将意味更多人的到来和参与,进而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技术和岗位。除了高速公路建设、养护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在高速公路促进各项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还会带动当地各项事业发展,从而为更多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人提供在当地工作的机会,同时为愿意外出务工的人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4.1 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为了建设高速公路,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公路两旁的植被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对于植被的破坏,还同时会改变当地的土壤结构,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改变了公路两旁的地貌,同时对公路两旁的周边景观,造成不利影响,破坏原有植被,严重改变了景观的格局,进而影响绿地和自然景观造的建设,进一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4.2 影响原有生态系统
高速公路建设还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界生态系统必须维持良好的稳定平衡状态,而建设高速公路,会使公路沿线出现人流量增加,并导致汽车行驶增多,同时还会扩大了人们的实际活动范围,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于大气、交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污染。有些高速公路建设可能需要采用沥青或混凝土进行铺设,路面的热容量小,蒸发耗热小,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二氧化碳的含量也逐渐增高,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促进高速公路建设,而高速公路建设则满足了人们对于快速运输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为沿线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高速公路的出现在降低各项生产成本、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推动沿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以避免环境破坏,从而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
[1]胡骁莉.浅析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甘肃科技,2014,24(25):130~131.
[2]刘航.关于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0):186.
[3]莫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旬刊),2015,10(6):90~91.
F540
A
1004-7344(2016)14-0145-02
2016-4-24
李 琳(1983-),女,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交通规划、公路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