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山
(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农业服务中心 广东省平远县 514600)
关于中小河流治理的途径探讨
张广山
(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农业服务中心 广东省平远县 514600)
中小河流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组成单位,对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开展,对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也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简单的绿化和美观的形象工程,而是应该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从而确保中小河流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科学治理;因地制宜
中小河流就像地球的静脉,是地球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在中小河流治理方面,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缺少资金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治理工作的成效不大,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对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深刻理解生态治理的理念,只是一味的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所以不仅没有达到生态治理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适得其反。所以要进行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就需要充分的理解生态治理的理念。生态治理就是尽量少对河流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变,而是在保持自然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调整,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既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又能够提高生态环境修复能力。尽量保留中小河流的曲折蜿蜒、湿地以及浅滩的完整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绿化工程,以增加缓洪和蓄滞洪水的能力。尽量保证河流两岸的自然护坡,利用植物根系起到固结水土以及绿化河岸的目的。在河流的两岸,以不破坏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景观建设,从而打造人文协调和聚居环境的生态体系。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的工程,它要以其上游、下游和区间流域相协调,是一项系统工程。
2.1 加强水土保持
要抓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对流域生态采取保护措施,严禁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必要时采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持和促进流域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流域生态系统,以保护流域生态,达到减轻洪涝灾害,提高枯水期径流。
2.2 加强中小水库建设
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其调洪削峰能力,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有条件的上一批新建水源点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通过水库的调蓄作用,可减轻河道的防洪压力。
2.3 坚持标本兼治的理念,注重截污治污
入河污染源难以根治,是造成目前中小河流水质无法改善的主要原因。要保证中小河流治理的效果,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与城区临近的村庄,鼓励建设截污管网,对于经济发达、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的村庄,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尽可能减少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防止河道水质的恶化。
2.4 发挥生态河堤的作用
生态河堤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相互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生态河堤的植被有涵蓄水分的作用,同时,河堤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减少洪灾;枯水期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而硬质材料河堤是一个封闭系统,阻止了水体与土壤的渗透交换,丧失了自然河堤固有的调节水量的作用。
3.1 防洪减灾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治洪水,这也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所以在生态治理工作开展之前,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各项因素,确定防洪的标准,然后合理制定防洪规划,提高中小河流的防洪减灾能力,确保河流区域的防洪安全。
3.2 减少破坏
应维护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尽量避免破坏河流原貌。治导线和堤线选择不得侵占河道行洪通道和河滩地,要基本维持河道现有河岸线自然的特性;堤距确定应尽量维持现有河宽,不得缩窄河道,确需扩宽的,须经充分论证,以形成深浅交错、宽窄相间的自然河流;尽量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保持河流与周围生态系统的正常交流。
3.3 保留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中小河流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一个小型的完整的生物链,很多水生动植物都将河流作为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所以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破坏生物链。
3.4 因地制宜
中小河流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所以每一条河流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每条河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理方案。同时,对于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也要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最大程度的保证原貌,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并且尽量减少二次生态破坏。
3.5 促进人水和谐
中小河流治理中,要尽量保留现有亲水通道,并结合实际设置亲水设施,搭建人水和谐的空间平台,让人民可以直接感受水、亲近水;要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为当地人民群众开展与水有关的活动保留合理的水域空间。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是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重要产物,这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中小河流进行生态治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同时又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在开展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理解生态治理的含义,在尊重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充分的运用生态学以及水利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对中小河流进行生态治理,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
[1]高青峰,王欣.试论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01.
[2]王越,丁艳荣,徐建华.中小河流治理技术研究及生态修复探讨[J].中国水利,2012,03.
[3]刘贵琪.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存在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1.
TV85
A
1004-7344(2016)17-0112-01
201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