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建立鼓励讨论与评述的艺术参与意识

2016-07-12 08:37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4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蒙娜丽莎美术艺术

贺 明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450000)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建立鼓励讨论与评述的艺术参与意识

贺 明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450000)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与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他们提供发表自己感受和见解的机会,鼓励不同视角、不同看法和意见,使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和评述,懂得怎样独立寻找自己所需的有关资料,懂得师生共同努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更懂得在活动中最有意义的是具有独特个性创造表现的审美体验,从而主动地认识艺术、感受艺术、解读艺术和鉴赏艺术,有效地发挥审美体验的美育作用。

美术教学;讨论与评述;参与意识

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经常会这样的情况:个别教师习惯采用严厉的措施维持课堂纪律,迫使学生“认真”听讲,从表面上看,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一声不响,班级纪律或许很好,教师的威信似乎也很高。然而,却这样的教学过程却隐藏着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问题,这样的美术欣赏课是很难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因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模仿和接受着教师讲的有关欣赏知识内容,机械呆板地进行“陈述”,而没有真正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

我们知道,美术学习是最能体现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又是最需要活动主体发挥其主动性,开展生动活泼和富于创造性的体验活动。它需要活动主体全身心地参与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和创造的审美过程。学生参与美术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审美感受更多地是来自参与活动的过程,在审美活动中,学生的感情活动,是由审美对象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而引起的,他们在参与活动中的感情也往往伴随着审美对象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而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则是被动的,其参与活动也只能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参与,学生只能听教师的讲解。例如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就总是讲“永恒的微笑”,至于学生自己对《蒙娜丽莎》是怎样理解的,则无人顾及,实际上给学生的参与套上一根无形的缰绳,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发挥都受到影响。

美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了美术作品的解读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过程,是审美个体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作品只有经过欣赏者个体的加工、体验、补充和创造,才能焕发出真正的艺术活力。如前面所提及的《蒙娜丽莎》作品欣赏,倘若从根本上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上课模式,采取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评述、对话等活动方式,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提供讨论和评述活动材料,学生从不同渠道查寻、整理和获取《蒙娜丽莎》或达•芬奇的有关资料;师生讨论和评述,共同探讨《蒙娜丽莎》艺术特征、作品背景、特点、影响及其他相关的事件和其他美术作品,并依托(蒙娜丽莎)这个艺术形象进行艺术体验,可以用绘画、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样,真正把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他们提供发表自己感受和见解的机会,鼓励不同视角、不同看法和意见,使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和评述,懂得怎样独立寻找自己所需的有关资料,懂得师生共同努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更懂得在活动中最有意义的是具有独特个性创造表现的审美体验,从而主动地认识艺术、感受艺术、解读艺术和鉴赏艺术,有效地发挥审美体验的美育作用。

艺术讨论和评述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这是需要精心备课的。如果只是为了“学生参与”,很随意性地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评述,表面上热热闹闹,可是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要组织富有成效的艺术讨论和评述,应当在美术课中注意下列几点:

1.师生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学生有自己的探索。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种渠道去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和艺术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野。

4.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讨论和评述的教学艺术,随时抓住和深入探寻与问题有关的、有争论的延伸课题,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艺术讨论与评述,以求审美和探索知识的步步深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独到创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讨论和评述,甚至是争论,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讨论和评述的目标、班级大小、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形式。当学生还没有自行掌握开展讨论和评述活动的经验时,可以采用“全班讨论”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教师是集体讨论的组织者、参加者和领导者,参加讨论的是全班全体学生,教师作为参加者的一员指导讨论,提出问题,发动学生相互交流,保证思想交流或争论顺利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通过概括讨论和评述的要点来作出讨论和评述活动的总结。随着学生逐步成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可以小到3—4个学生一组,也可以大到11—12个学生一组,8人一组的讨论和评述最为理想。在讨论和评述中,教师应当提出指导性问题来引导讨论和评述的进行,并具备灵活变化的多种选择,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和深入思考,如果察觉到学生讨论已经离题,可以巧妙地引导讨论再回到主要的问题上来。这种类型的讨论和评述必须预计和限制时间,这样才会使学生把握讨论重要的问题,而不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一些枝节问题上。讨论进行时,为了便于下一步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评述,每个小组要预先选出一个学生承担讨论和评述的记录员或作为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把各种论点结果加以概括,并向全班汇报。通过全体学生亲身参与艺术讨论和评述活动,在艺术体验中激发美术兴趣,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才能真正体现出审美教育的功能价值。

艺术讨论和评述的参与活动,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和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审美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蒙娜丽莎美术艺术
可爱的蒙娜丽莎
美术篇
纸的艺术
蒙娜丽莎说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