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洁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11172)
精品传承,品牌建立
——论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的推广和普及
潘 洁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11172)
江苏原创歌剧作为江苏本土的歌剧,自2014年8月演出以来获得业界高度评价和观众的广泛好评。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如何让它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剧院常住演出模式和媒体推广力度,对歌剧《运之河》的宣传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试探性的阐释。
歌剧;运之河;品牌;推广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2015SJD314)课题论文
大型江苏原创歌剧《运之河》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演艺集团共同推出的一部代表江苏文化的史诗性原创歌剧,也是向大运河申遗成功献礼的一部正歌剧。自2014年8月首演于南京保利大剧院以来,反响强烈。2015年6月为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代表中国在欧洲巡演,受到了广泛欢迎和业界好评。这样一部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史诗巨作。以制作之精良,演员之专业,投资之巨大,刷新了中国歌剧制作的记录。那么这样一部优秀的歌剧,如何让它一直屹立在中国歌剧的舞台之上。就成为当下我们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综合式的艺术表演形式,产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我国起步较晚,普及率较低。我们目前比较熟知的是歌剧《白毛女》,其中的剧情、人物、唱段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其中的经典唱段如《北风吹》《扎红头绳》等都在民间广为传唱。那么作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优秀歌剧《运之河》如何能像歌剧《白毛女》有广泛的认知度和传唱度,就是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奥体中心的江苏大剧院即将建成,江苏大剧院是仅次于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中国第二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包括2280座的歌剧厅、1001座的戏剧厅、1500座的音乐厅和2711座的大综艺厅,还有780座的小综艺厅以及附属配套设施。把《运之河》这样一部制作精良,演出水平较高的歌剧作为江苏大剧院的常住演出歌剧,即代表了江苏歌剧的制作水准和演出水平,又提升了江苏大剧院的文化底蕴,可谓双赢的结果。江苏大剧院既可以接待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的演出,也是文化的宣传站和公共艺术的推广地。在剧院可以定期开展歌剧普及班的培训活动,印制相应的宣传资料,将歌剧《运之河》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都进行宣传,加深歌剧《运之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认知度。同时可以进行代表唱段的教唱以及代表性片段的表演教授,使广大歌剧爱好者能参与到《运之河》歌剧的表演中来。
歌剧《运之河》演出录像可以制作成的相应音像制品、进行实体店和网店的售卖,同时可以推出著名唱段的合集进行出版。这样有利于喜爱歌剧,喜爱主要演员的观众和发烧友进行收藏。也有利于各个艺术院校进行有效的教学,并为其提供规范的版本。还可以在每次演出场地或者艺术节期间进行主演和主创的签售活动,对歌剧《运之河》进行有效的推广。把《运之河》最有代表性的演出片段在视频网站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部歌剧。同时在各大门户网站进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
《运之河》的剧本可以改编成小说进行出版,还可以把歌剧拍摄相应的电影、电视剧版本进行推广,这也是非常有利于歌剧《运之河》的宣传的。歌剧《运之河》讲述的是隋炀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因此激起民愤最后亡国的故事。歌剧中把杨广塑造成一个即急功近利又功在千秋的皇帝。同时剧情中穿插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爱情故事,之后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大唐盛世。隋朝在影视作品中涉及的不多,而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上开凿的第一条大运河,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拍摄成电影、电视剧也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有市场的,还可以扩大扬州乃至江苏在全国以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歌剧《运之河》主要取材是立足于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和扬州出土的隋炀帝与萧后的陵墓,有着很深的江苏文化烙印,因此这部歌剧作为江苏的文化品牌项目是无可厚非的,可以作为江苏文化艺术节保留剧目进行定期演出,把这部歌剧打造成江苏文化的精品项目和标志性文化品牌。
扬州市可以借鉴常州淹城春秋乐园的模式,在扬州隋炀帝与萧后的陵墓旁修建大型的主题乐园或者博物馆,在主题乐园或博物馆里进行驻场演出或者片段演出。还可以作为江苏省歌舞剧院的保留曲目,经常演出。歌剧《运之河》演员采用的是A、B、C组的演出队伍。这样的演出队伍也有利于不同场次的演出,如艺术节或代表国家进行世界巡演可以使用A组演员(国内一线的歌剧演员,戴玉强、殷秀梅等)。在江苏大剧院驻场定期演出可以使用B组演员(江苏知名的歌唱家,张美林、殷桂兰等)。在平时的演出主题乐园或博物馆可以使用C组演员(江苏优秀的年轻演员,洪凌、颜泯涛等)。同时也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导演、歌剧演员,建立演员的梯队、稳定的合唱队伍、以及舞蹈队伍,进行定期排练保持随时演出的状态。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效仿英国的音乐剧《歌剧魅影》一样,建立《运之河》歌剧专门的剧院,进行常年演出。
歌剧《运之河》代表着江苏文化的形象,有着很深的江苏印记,制作专业,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其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深远。而且经过近一年的展演和世界巡回演出,队伍已经相当成熟。这样的文化品牌,不能演完就算,要有效地保留和传承下来,使其成为江苏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1]紫茵.《运之河》:天下之水一线牵[J].歌唱世界,2014(11).
[2]景作人.“高大上”之《运之河》[J].OPERA,2014(11).
[3]孙璐.歌剧《运之河》走国际范儿[N].现代快报,2014年9月17日,第F23版.
[4]徐健.让更多观众分享歌剧的艺术魅力[OL].中国作家网,2012:8.
[5[谷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传播[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潘洁,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