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礼平 (江苏省行政学院 210009)
略论传统文化网站的形式和内容
廖礼平 (江苏省行政学院 210009)
传统文化专题网站为大众提供了知识的源泉,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开辟了交流的园地,也为市场经济的繁荣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文化;网络;传播
自古以来,文化传播遵循多种渠道和方式。但是,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徒承师道,所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在现实世界中传播和继承。自上个世纪以来,技术的进步使声音、影像可以存储和再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更新的手段——网络传播。这种新的手段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也为文化传播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专题文化网站往往是围绕一个专题,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相关的知识,因而更受读者的欢迎。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民族起源、语言文字、国学思想、政治经济、宗教法律、民风民俗、科学文化等50多个专题1,几乎所有的文化专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介绍或专栏。据笔者粗略的统计,目前以网站的形式见于网络传播的就有国学文化、陶瓷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玉文化、民俗文化(以下称6大专题文化网站)等。
1.从网站的命名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冠以“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网站,如“中国传统文化网”“中华文化网”“华夏文化网”“中国茶文化网”;二是冠以地方名称的网站,如“中国西部文化网”“福州文化网”“齐鲁国学网”“潮汕民俗网”;三是以民族命名的文化网站,如“藏人文化网”“壮侗语言文化网”;四是冠以个人名字的网站,如“张其成国学网”“正龙国学网”。
2.从网站的承办者来看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政府的门户网站,如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的“中国文化网”;也有国家级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承办的网站,如“中国酒文化网”,主办单位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酒文化研究会,“中国茶文化网”主办方是湖南省农业博览会;二是事业单位的网站,如“中国酒文化网”,是由北京一家影视文化公司主办;三是企业承办的网站,如“中国茶文化网”的主办方是从事茶叶营销的企业,“中国酒文化网”的主办方是湖北稻花香集团提供支持;还有不知主办者为何方神圣的网站,如“中国酒文化网”仅以网站署名,未知主办者身份。
3.从网站涉及的领域上看,既有综合性的文化网站,如大型文化综合网站“中国五千年网”,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主要领域,将中国建筑、服饰文学、戏曲、绘画、书法、方言、武术、儒释道、酒文化、茶文化、风土人情等等文化专题“一网打尽”,也有地方性文化网站,如任南红山文化网、巴蜀文化网、京津冀文化网等,大都是以地方冠名,强调本土化,以宣传本地文化活动、地方戏剧、地方文化遗存为亮点,更多的是单一文化专题的网站,如“老子文化网”“茶文化网”“中国周易文化网”“中国赣鄱文化网”“中国傩文化网”等。这样的网站包含大量的专题文化信息,集中表现了该文化专题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是该文化专题网络传播的主力军。
4.从网站建设的目的上看,既有商业性的文化网站,也有非商业性的文化网站。商业性文化网站主办方多为企业,这类网站品牌意识强烈,以宣传特色产品为重要目的,文化传播的色彩渐次消退,如“中国茶文化”“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古井酒文化博物馆”等就属于这种情况。非商业性文化网站即公益性文化网站,其承办者多为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如“青羊宫道教文化网”“紫云老学文化网”“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这类网站以文化传统的宣传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
5.从自主的角度上看,既有独立域名网站,也有依附于网站之内的栏目和频道,其中以独立网站的形式居多。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许多涉及文化领域的专题以“频道”“专栏”“专题”的形式,融合在多种多样的宣传网站或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新华网的食品频道中设有“茶叶文化”栏目;“我乐网”设有“中国酒文化”的视频频道。“中国民俗学网”是中国民俗学会的门户网站;“中国茶文化研究网”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个子网站,归属安徽农大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成都恩威集团公司的“中国传统文化网”则是一个旨在诠释和宣讲道家思想与智慧为主的纯公益性质的企业子网站。
概括起来说,虽然很多网站冠以“文化”的名义,却也五花八门甚至鱼龙混杂,以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中国网站排名”为例,冠有“文化”二字的独立网站共115个:地方文化局(站)的门户网站20个,企业文化网站7个,校园文化网站5个,商业性文化网站14个,地方性综合文化信息网站38个,传统文化网站31个。这两类网站占全部入围网站的65%以上。
传统文化专题网站的内容因其主办者的宣传主旨、网站用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显得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关于该专题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网站的栏目中介绍本专题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这几乎是6大专题文化网站的必备内容。无论是何种类型、性质的专题网站,都会有该文化专题的来龙去脉的专栏或论述。如酒文化、玉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都会把早期的萌芽、后来的发展、中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用问答或专栏的形式加以诠释。至于国学专题,更是以先秦诸子为源头,理清发展脉络,阐明国学渊源。
2.关于该专题的相关文化信息。相关信息是指文化专题信息的延伸与扩展。6大专题文化网站中以酒文化和茶文化最有代表性。例如茶文化专题网站,就其内容而言,涉及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科技教育、医学保健、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多种行业和学科,包含饮茶习俗、冲泡技艺、陶瓷茶具、茶艺表演、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叶专著、茶与文学、茶与歌舞、茶与美术、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酒文化则会涉及名人与酒、酒与诗词、酒与艺术、酒与习俗、酒与养生、酒与收藏以及与酒相关的联句、趣闻、掌故、笑话等,其内容丰富,不亚一本小“百科全书”。
3.关于文化专题的行业(商业)信息。由于大部分专题网站的市场经济导向,多数专题网站都设有行业动态或商业信息,其中以酒、茶、玉、陶瓷专题网站尤为明显。虽然有些专题文化网站冠以“中国”之类的名称,但其主办方为行业协会或集团公司,因此,在栏目设计上,除专题文化信息外,约有三分之一的栏目是行业信息、市场信息、产品信息,甚至有打着“中国×文化网”的牌子,其内容全是会展信息。根据我们的调查,凡行业(协会)主办的专题网站,除了行业动态、会展信息之外,涉及文化信息约占85%,而企业主办的专题网站,产品信息、商业信息则约占90%。只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主办的专题网站,其内容重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专题的宣传介绍,毫无商业气息。
综上所述,专题文化网站在内容上有其共性,即都是以专题文化宣传和知识介绍做为重要内容或首页,但是主办方的身份决定了网站的内容,于是因网站用途的差异,形成众多风格各异的网站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况:研究机构的专题网站重在文化的研究和介绍,企业集团借文化平台宣传商业(产品)信息,事业单位(协会、学会)主办的专题网站介于两者之间而偏重于文化的宣传。
计算机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可以通过合法的手续,在互联网上申请自己的域名和设立网站。只要网站的主办者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的规定,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就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进行自己的个性化网站设计、信息发布、信息服务和管理。根据我们的调查,6大专题文化网站的个性化设计特色十分明显。研究机构的网站多平实、简洁,不花哨,例如中华茶文化网,首页简单,如同一扇中式门窗,点击“进入”,页面颇多中国元素:以中国特色的楹联风格,开设“茶史、茶道、茶艺文、茶馆、茶具”等关联信息,配以清淡的水墨插画和扇形书法,一副清淡儒雅之气,与中国的茶道氛围十分贴近。
行业协会主办的专题网站商业气息渐浓,其网站风格商、儒兼而有之。多以行业信息为主导,不是单一介绍产品信息,以显示出其与企业网站的不同之处,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酒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酒文化网”。对于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主办的专题网站,则更加突出其宣传介绍的主导风格,古今中外、文化、商业、动态、发展等等信息,极尽包揽之意。
以企业(集团)为主办方的专题文化网站,则完全具备了企业网站的所有特征,此类网站以文化专题宣传为切入口,有效的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还有较高的交互性,与客户进行实时的沟通、为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有的网站还拥有在线下单、对外加盟等等功能。网站设计风格精致美观,商务性强,目的是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单一品牌产品的形象和服务。如湖北稻花香集团主办的“中国酒文化网”、中茶茗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茗茶文化网”等等,不胜枚举。
真正纯文化宣传的当推民俗专题网站,无论是冠以“中国”名称的民俗网,还是以地方、民族类别为冠名的地方民俗专题网站,都显示出各自截然不同的风格。如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湖北省十堰市民俗学会主办的“民俗文化网”“西部民俗风情网”“潮汕民俗网”“藏族民俗网”等,多为文化传播公司主办,以宣传风土人情为主导,其商业运作仅以广告合作为主,因其收揽各种风土人情,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多有变化。
纵观传统文化专题网站的创意和设计,大都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脉,是互联网上纷繁艳丽的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文化知识的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对传统文化专题网站形式和内容上的正确引导,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临的新的任务和挑战。
注释:
1.见大型多媒体光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中视弘典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