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1699桃花扇》与黄梅戏《桃花扇》之改编比较

2016-07-12 06:44张茈文温州大学325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桃花扇新编黄梅戏

张茈文 (温州大学 325000)

昆曲《1699桃花扇》与黄梅戏《桃花扇》之改编比较

张茈文 (温州大学 325000)

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于舞台之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通过古戏新编的途径赋予戏曲新的活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桃花扇》作为我国古典戏曲名著,历来受到广泛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浅析昆曲《1699桃花扇》与黄梅戏版《桃花扇》的改编一窥古戏新编现状。

古戏新编;昆曲;黄梅戏《桃花扇》

戏曲曾经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娱乐方式,曾经荣耀一时的戏曲如今渐渐成为冷门。应该如何在21世纪寻得自己的立足点,如何通过古戏新编的途径再次焕发新的活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戏曲问题。

一、 昆曲《1699桃花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戏曲渐渐成为冷门。纵然京剧被视为我国的“国粹”,然而随着京剧的兴起,昆曲等其他剧种的发展日渐低落。尽管《长生殿》等经典剧目依然展演在昆曲舞台之上,然而如何才能使得古老的戏曲重新散发活力生机,这是跨世纪的思考。海内外一批热爱戏曲文化的有识之士为此不断努力着,白先勇先生所改编青春版《牡丹亭》如同一阵春风为万马齐喑的昆曲市场送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的戏迷范围内不断掀起热烈反响,这种古戏新编同时也拉近了青年人与古老昆曲之间的距离。

在白先勇版《牡丹亭》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同时,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全新打造了《1699•桃花扇》。这部戏不仅保留了清晰的故事脉络、原汁原味的昆曲唱腔,还还原了300年前昆曲盛世时之行当齐全、场面宏大、有文有武的特色。华丽的舞美灯光,出自苏绣名家手工制作的精美服装,创新了舞台效果。所有这些创新元素都让观众充分领略了昆曲之美和昆曲之雅,也让观众领悟到了昆曲中所传承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风韵。

《1699桃花扇》这般力求完美,评价其高者,大多是欣赏其新颖别致的舞台设计,感叹其吸引了更多新的目光来关注这古老的昆曲《桃花扇》。也有人认为这种新颖别致的舞台效果融合了话剧的写实灵感,创新了中国戏曲写意特色。但是,也有学者认为《1699桃花扇》虽然从大体上来说多是采用作者原著词句,对于故事章节采取了缩略形式而衍生出来的桃花扇故事,未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原著的精神分风貌。同时也有人认为剧本改编过于突出儿女情长忽视了国家兴旺的历史感,因而《1699桃花扇》整体而言有悖于原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总之,对于《1699桃花扇》褒贬不一的多方评价,令我们再次思考昆曲古戏新编之路如何才能走得稳妥。

昆曲《桃花扇》曾经是舞台上常见的剧目之一,然而在清朝,统治者作为外族入侵汉族,所以统治者对于这类有着“反清复明”思想的戏曲作品有所限制,这也是《桃花扇》传奇曾经在舞台上销声匿迹的原因之一。六百年昆曲,三百年桃花扇,实际上《桃花扇》这部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曾因为政治原因而夭折于清朝。

二、 黄梅戏《桃花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桃花扇》依然在无声无息地传承。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恨家仇,著名戏曲编剧曾经将孔尚任的《桃花扇》改变为京剧、话剧、桂剧等多种剧本以便于舞台演出。然而受限于当时抗战时局的需求,欧阳予倩对于孔尚任《桃花扇》的改编颇具时代特色,对于原著情节和结局的改编皆有所出入。随着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开始重新着手恢复昆曲桃花扇的舞台演出,以期能将桃花扇传奇这部大戏原汁原味呈现于舞台之上。

上世纪,《桃花扇》曾被不同的艺术形式改编呈现,包括京剧、话剧、电影、楚剧、桂剧、越剧、湘剧、闽剧、北昆、南昆、黄梅戏电视剧等11个版本。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梁燕认为,十几种不同版本的《桃花扇》,大多按照不同时代的观众欣赏习惯,进行了修改。

黄梅戏这一版本《桃花扇》准确把握了原著“借离合之事,写兴亡之感”的创作主旨,最大程度上的渲染了桃花扇的悲剧色彩。在描写侯李二人的离合聚散的爱情悲剧的同时,也通过主人公的个人命运来映衬国家兴亡的历史悲凉感。其中黄德新饰演侯方域,扮相英气俊朗,唱腔如裂金断玉;吴亚玲饰演的李香君,扮相雍容娇媚。除此之外,苏昆生、李贞丽、杨龙友也在演员的精心演绎下各有特色。梅花奖阵容加上出色的戏剧编剧,令这部《桃花扇》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其以折子戏的形式串演全剧,虽然不似《1699桃花扇》那般在戏曲舞台上大做文章,只是通过传统的一桌一椅的舞台表现手法,在简洁中大方的展现传统戏曲的演出魅力。比较两版《桃花扇》不难发现,《1699桃花扇》的语言上保留了大量的骈文韵语,非常典雅。黄梅戏版曲子显然就朴素很多,没有浓艳的色彩,也没有过雅的字句。正是这种传统的舞台演出加上符合原著精神的剧本改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为古戏新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然而,好评如潮之余也有人提出了对于本次改编悲剧氛围过于浓等系列问题。可见,戏剧的剧本改编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真正完成古戏新编可谓任重道远。

改编《桃花扇》对于戏曲界有着深远意义,这是由于孔尚任《桃花扇》原著的文学价值决定的。早在20世纪之初,王国维就曾极口称赞《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实际上王国维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对于《桃花扇》这一历史题材的戏曲作品,在改编中更应该注重其内在的哲学品格。古戏新编如何传承原著对于人物的成功塑造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作品主题内容的准确把握直接决定了新编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总之,通过以《桃花扇》的戏曲改编比较,可以看出古戏新编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在21世纪的今天,戏曲界在培养新一代戏曲编剧的同时,更需要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所有关怀戏曲人士不断的团结努力,才能使得昆曲古戏新编日趋完善,才能使得昆曲古戏新编越走越远。

[1]张英.600年昆曲300年《桃花扇》[N].南方周末,2006/03/30(D25).

[2]刘茜.《1699•桃花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N].中国文化报,2009-07-13(001).

[3]徐涟.《1699.桃花扇》:传承与创新并重[N].中国文化报,2006-03-14(002).

[4]徐馨.从新版《桃花扇》看昆曲保护[N].人民日报,2006-03-17(014).

[5]刘祯,朔石,小白.昆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N].文艺报,2006-04-04(004).

[6] 汪秋萍,顾雷鸣. 昆曲《1699•桃花扇》在京首演[N]. 新华日报,2006-03-19 (A01).

猜你喜欢
桃花扇新编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新编报到等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角色、身份与仪式功能:老赞礼与《桃花扇》的叙事时空
故事新编
《亡羊补牢》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