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彦 (肇庆学院 526000)
艺术市场下高校美术馆的定位与思考
陈文彦(肇庆学院526000)
随着国民经济与艺术市场的发展,近年我国兴建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美术馆作为美术馆领域的第三股力量,不同于国有美术馆与民营美术馆。高校美术馆一方面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另一方面在发展中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艺术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学术价值,对艺术市场产生评价与导向作用,构建良好的艺术生态体系,是当下我国高校美术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高校美术馆;艺术市场;学术资源;学术立场
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美术馆已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地标,也是每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设施。高等院校作为学术权威的代表,除了开展学术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还应起到提高城市整体文化素质的作用,成为城市文化艺术交流和传播的主要场所。
国外很多高校会设有博物馆、美术馆,一些著名大学往往拥有不止一所博物馆或美术馆,它们的馆藏数量、质量以及管理运作模式,不逊色于一些专业的美术馆。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起步晚,但随着国民经济与艺术市场的发展,近年各地兴建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美术馆不同于国有美术馆与民营美术馆,作为美术馆领域的第三股力量,其建设也随着“美术馆时代”的到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得到发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美术馆,除了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建有美术馆,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众多综合性院校以及一些地方院校,也相继建立了校内美术馆。相比国外的高校美术馆,我国高校美术馆的建设仍非常薄弱,但高校美术馆在提升城市文化素质、确立学术标准、引导艺术市场、繁荣艺术创作、完善艺术生态体系等方面正发挥日渐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与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日渐提高,加之各种社会力量和艺术家的推动,当下美术馆的发展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此外,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拍卖活动异常活跃,使人们对艺术品的认识和收藏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艺术市场中,美术馆是一级市场,也是最基本的市场,所举办的展览,既有名家作品的回顾展,也会对一些暂时还默默无名,但深具艺术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进行发掘和培养,举办一些当代艺术展览。作为权威的学术机构,美术馆的选择与判断对艺术市场具有有很强的导向意义,通常由美术馆认可并展览的艺术品,其价格都会得到提升。通过一个个经研究策划而推出的展览,美术馆成为宣传推广与艺术收藏的重要学术环节,搭建了艺术品与收藏者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指引,另一方面为收藏者与观众提供资料和信息,体现着双方的利益与需求,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的高校,尤其是专业美术院校,聚集了很多艺术研究人员,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观念引导等方面都具有主导地位,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策源地。高校美术馆依托学校强大的学术平台、丰富的人才与学术资源举办展览,拥有其他美术馆无法比拟的优势。部分民营美术馆,因普遍缺乏足够的学术资源,无法实现真正的学术独立,对艺术家缺少必要的筛选和引导,难免存在投机或附庸风雅的行为,导致艺术市场乱象横生。高校美术馆能通过整合校内学术资源,深化展览的研究深度,从而建立自身的学术话语权,树立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从校内到校外,广泛传播美术作品的艺术与人文价值,充分实现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充分发挥大学美术馆的优势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依托着学院兼容并蓄的学术传统与丰富的学术资源优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通过调动校内外多元的学术力量,以知识生产、学术研究为主导,在展览展示、艺术品收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和文化产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自身的学术品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了加大自主策展力度,启动了两年一届的“中央美院美术馆泛主题展”(CAFAM展)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展览;为延展交流深度,它与国际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和展览互换项目,成功举办了“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爱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展”等众多重要展览;为拓宽美术馆的国际视野,提升学术位置,它主办和承办了 “世界设计大会国际设计论坛”等多项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议。
由于高校美术馆的建设对促进学校文化交流与艺术普及、提高城市综合素质等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得到学校的支持,乃至当地政府的重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相比民营美术馆扶持与补助的缺位,高校美术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对于举办一些学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展览,学校往往以全校之力倾力完成,广泛调动学校的财力、人力等各种资源。此外,高校师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时间相对宽裕,这使高校美术馆有着其他美术馆无法比拟的潜在观众。一级市场的繁荣与成熟是艺术市场真正繁荣与成熟的体现,作为市场中重要的中介力量,在艺术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美术馆,尤其是高校美术馆,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捉住发展机遇,及时调整运营模式及学术定位,以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面貌整合中国艺术市场。
近年我国高校美术馆的建设虽得到很多院校和政府的重视,在资金、人力、场馆等各个方面资源相对充足,发展势态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校美术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除了历史与积累时间等短时间难以弥补的硬性差距之外,对高校美术馆认识水平和管理上的滞后,学术定位、学术标准与批评精神的缺失以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与足够的运作资金、对公共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都是我国高校美术馆在发展中值得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高校美术馆仍停留在传统的展览馆运作模式,多用于展示师生作品,或被动承接学术含量不高的临时性展览,缺乏固定陈列,自主策划的、基于自身学术定位、带有研究性的展览非常少。虽然部分高校美术馆初步建立了集展览、收藏、陈列、教育于一体的展务运作机制,但离具有当代学术意识的美术馆还有很远距离。这反映了高校美术馆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学术研究和发展定位的缺失,并没有在展览策划、收藏、研究各个方面整合校内学术资源,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
很多高校美术馆在创办之初,与建立之初的民营美术馆一样会存在馆藏资源匮乏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目前多数高校美术馆的收藏方式是被动的以展代收,由于展览缺乏规划,导致艺术品的收藏也缺乏系统性。在纷乱的市场环境下,高校美术馆只有对当下美术发展状况展开系统的研究,基于自身学术定位确立自己的收藏方向,才能提高收藏质量,同时为艺术市场提供标杆和导向作用。此外,高校美术馆虽然靠学校拨款维持运作,但美术馆的投资具有长期性,学校的拨款相对于美术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言是杯水车薪,资金问题是关系美术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美术馆虽为非营利性机构,但并不代表只能依靠固定的财政拨款维持发展,在商业与行销方面不作为。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高校美术馆才能更好地发挥收藏研究、学术交流、公共教育等其他方面的职能。在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恰当地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在不违背美术馆管理与学术准则的前提下,以适当的商业行为赚取利润,用以维持日常运作,实现自我供血,是高校美术馆发展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艺术市场的繁荣,能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以及艺术的普及,但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会消解市场与学术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市场逐利的本质侵蚀学术的公正。人们面对混乱无序的市场环境会无所适从,失去了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导致艺术投资与消费带有盲目性。艺术标准的制定不能依靠市场,市场需要学术的引导和制衡,高校美术馆作为艺术市场的中介机构,它应该用自己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独立视角,对纷乱的市场信息做出选择和判断,用自己的文化立场和学术定位对信息进行分析、解构、重构,生成新的信息资源,通过展览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一种艺术标准和价值取向,对当下的艺术市场和美术创作产生引导作用。高校美术馆还可通过开办艺术收藏讲座、提供阅览资料等方式,对人们的艺术投资予以指导,提高民众的审美情操,带动社会收藏风气的发展,这既发挥自身的公共教育职能,也为市场培养更多潜在的藏家。在与市场的博弈中,高校美术馆也有可能受制于市场和经济利益,而被市场化、商业化,此时高校美术馆独立的学术立场和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应该用自己的学术准则引领市场走向规范化、学术化。
高校美术馆的文化职能、规范标准、公共职责与大学的学术精神密切相关,大学的学术精神具有兼容、开放、多元的特点,追求学术品格和高度,具有特立独行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当下中国的美术馆正大踏步向前走,与市场结合越来越多,一片浮躁之心。在此环境下,高校美术馆更应坚持以大学的学术精神为出发点,彰显自主意识,坚守自己的学术方向和定位,在纷繁的市场局面里选择出符合自身学术准则的信息资源。然后再通过展览、藏品研究、学术交流和研讨、专题讲座、出版刊物等途径,将信息资源解构和重组,生成新的知识作用于艺术市场,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和展览品牌。在众多途径中,展览是高校美术馆知识生成最有力的方式,通过展览的策划能促发新的观点,启发新的学术导向。不同的高校美术馆有不同的定位,这决定了他们各自独特的策展理念,一些地方高校的美术馆也可对当地的美术文化现象进行关注和研究,在某一方面形成特色,对当代文化作出自己的表达。通过这些方式,高校美术馆的学术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构成与社会互动的意义,对当下艺术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美术馆具有博物馆性质,高校美术馆应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主动参与美术史的建构,对经受起时间过滤和沉淀的艺术进行挖掘、整理、收藏、研究,重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重构其在美术史中的意义。同时,艺术史是发生发展着的,对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动态,高校美术馆也要积极以进行时的思维参与其中,以自己独立的立场和判断力对当下艺术进行阐释、梳理、批判,使之成为当代史的一部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2015年先后举办了“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与“盛世繁英——周彦生花鸟画艺术展”,杨之光、周彦生均是广东美术界的代表人物,两人分别在中国人物画、花鸟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两位年过古稀之年的艺术大家举办大型个展,这种对当下艺术的整理与研究,正是高校美术馆运用自身学术资源参与艺术史建构的重要行为。高校美术馆如果没有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和收藏形成一种“艺术史”的书写,表明学术立场,对艺术市场进行导向,那将是一座失职的美术馆。
美术馆的职能决定了它在整个艺术生态中的重要地位,职能的缺失必然导致艺术生态的失衡。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美术馆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美术馆的研究能力和收藏水平,在很大程度是为了建立符合美术自身发展规律和艺术市场发展需要的艺术生态体系。我国的高校美术馆在经营与管理上正在不断完善,力求缩短与国外一流高校美术馆的距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对本校的美术馆事业都投入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通过聘请优秀策展人与学者负责美术馆的策展与研究工作,通过展览的举办展现独特的学术思考,使得美术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机构。在经济文化大发展、艺术市场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高校美术馆充分发挥应有的学术价值,对艺术市场产生评价与导向作用,构建良好的艺术生态体系,这对我国发展中的高校美术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王璜生.大学与美术馆:作为美术馆的“声音”[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2]卢炘.中国美术馆学概论[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3]张小鹭.现代美术馆教育与经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盈天.试论大学美术馆的公共空间意识[D].中央美术学院,2014.
[5]李朵阳.美术馆公共性的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6]景亭,许玮.浅谈高校美术馆的价值与建设[J].新美术,2013(9):112-116.
陈文彦(1987-),女,汉族,广东肇庆人,肇庆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市场、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