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现实——读杜马斯绘画艺术有感

2016-07-12 10:19:15许幺姝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30601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马琳绘画精神

许幺姝 卫 华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30601)

隐喻现实——读杜马斯绘画艺术有感

许幺姝卫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30601)

马琳·杜马斯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技艺高超的她在评价自己作品的时候将自己定义为“画家中的画家”。本文将主要论述马琳·杜马斯选用女性、儿童或者婴儿等作为她的艺术创作对象,同时采用强烈而简洁的色彩语言、独特而真实的视觉角度向观者描述着她对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来剖析现实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这对我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肖像描写;精神表现;人文关怀;生存状态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追求得到质的提升的同时对生活的追求也更加趋向于精致和完美。马琳•杜马斯的艺术创作则精准的捕捉到在看似繁华的社会背后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彷徨、恐惧等生存状态,并以此为基础,运用色彩对比、影像经验等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将女性、死亡、种族、色情、病态在画中坦率的展现出来,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不断地产生联想与思考。

一、杜马斯作品中人物肖像精神浅析

在马琳•杜马斯的作品中多以人物肖像创作为主,她笔下的女人形象,大都是通过面部、身体以及她们自身的思想情感所体现出来,而其表象也并非我们长久以来在脑海中所生成的传统女人的美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扭曲的;其儿童形象的描绘,也与其他作者倾向于展现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一面不同,马琳•杜马斯通常把儿童放置在弱势群体当中,甚至着重表现儿童人格扭曲、心理阴暗的一面;还有一部分是对性爱的大胆直白的表述,与其他传统作品对性爱主题选用避讳、遮掩的表现方式不同的是,在马琳•杜马斯的作品当中将性爱直观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毫无矫揉造作的意味。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马琳•杜马斯的作品在一个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下能够大胆直白的表露自己的主观主义倾向,勇于向男权主义社会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不符合当下的反社会审美风格。虽然马琳•杜马斯从不强调自己的性别问题,但是在创作中却经常站在一位女性的角度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和打量社会生活中的人事,从而在侧面反映出真实到近乎残忍的社会生活现实。在马琳•杜马斯含有大量性隐喻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通常可以窥探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扭曲。马琳•杜马斯的作品抛弃了以往传统的绘画叙述、传递、审美等艺术风格,从不给予观众任何实质性的安慰、劝抚和引导,人们在观赏马琳•杜马斯的作品时往往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惊慌。

二、杜马斯表现性绘画语言分析

杜马斯绘画中的艺术语言和内在精神都具有超强的表现性,也因此被称为“睿智的表现派艺术家”,她打破了传统写实绘画的艺术表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生命、死亡、人性和种族隔离等主题的作品。她常常使用粗重的线条、几近原色的红、橙、蓝三色,以及对比强烈的黑与白来描绘人物的面貌和形体,彻底打破传统观念的禁忌和束缚,模糊了再现与抽象、油画与素描之间的界线,充分展现出绘画艺术的随意性、自由性等的风格特点。

1.绘画语言的表现性

在色彩的运用表现方面,马琳•杜马斯一直热衷于诸如黑白这样对比强烈、具有高饱和度的单色系颜色,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也一直都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墨黑香。例如,在马琳•杜马斯的作品《黑人头画像》当中共计一百一十一位的非洲人的画像被她描绘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物形态、不同的个性特征,但在马琳•杜马斯统一的黑色调的笔触下,人们内心深处的紧张不安与诚惶诚恐的表现全都得以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得每一位观众在观赏过程中都会感觉到一阵莫名的惶恐和心悸。传统的黑色不被人认为具有颜色特征,但在杜马斯的描绘下,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都能够真实的露流出一种情绪情感,这也正是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诉说和寄托。在马琳•杜马斯的作品中,黑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颜色,她赋予了黑色旺盛的生命和真挚的感情,因此黑色也成为马琳•杜马斯最具有代表性绘画语言,成为能够刺激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官要素,也是画面构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正是因为杜马斯这种相对比较主观的画面控制,使她的作品不仅没有丧失现实感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当代性。与此同时,红色和黄色也同样是马琳•杜马斯的倾向颜色,除了是出于对色彩偏爱的原因,其实也是因为这两种颜色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实感受。例如,在马琳•杜马斯的另一幅代表作品《邪恶是凡常之事》中,描绘的恰恰就是艺术家自己,在作品中她反坐在椅子上,手扶椅背,眼睛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被认为是用伯纳德的含羞草橘红色与橘黄色描绘的打卷的头发,简单的色彩,掩饰不住的底色为头发编织出闪耀的晕轮,制造出一种冷冷的质感。在作品中马琳•杜马斯还运用了大量黑色与黄色系进行强烈对比,结合作品的布局与用笔,充分表达出马琳•杜马斯作为南非白人女孩的尴尬感受与对种族歧视的极度厌恶。

杜马斯绘画作品既追求画面色彩的浓重与单纯,也强调减少细节的描绘,她画面中往往是线条粗重、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作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张力,从而表现出人物内心和人物精神状态的极度不平衡,如作品《lovers》。在《lovers》中,杜马斯使用粗重的线条、简洁的用笔、极为强烈的黑与白对比描绘出人物的面孔以及两个情人的姿态等等,杜马斯的这种画面处理技法很好的表现出这对情人之间的似有的冷漠关系,这幅作品面画画得非常薄、极少的修饰,它打破了所有观念的禁忌,更为难得的是它模糊了再现与抽象、油画与素描之间的界线。

马琳•杜马斯的绘画也经常借助于影像经验,利用丰富的影像经验从而增加自己绘画的技艺表现层面,比如上文中曾经提过的脸部特写镜头,就是影像技术中近镜头的运用。而借用影像的观看方式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复制,而是其艺术观念展开的首个层面:艺术反思的起点就是马琳•杜马斯用影像所复制出的现实世界的表象,其最终指向大胆揭露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在她的作品《年轻的男孩》中,马琳•杜马斯描绘了一群男孩赤裸的身体,他们排成一排站在充满恐惧和不安的裸露背景下,屏幕上的色彩斑驳迷离,这群男孩们失去了深入的细节刻画,好像曝光不足的古旧照片,马琳•杜马斯故意运用深度摄影中缺乏技巧的方式来使画面背景变得比较平淡,并加强身体从而扰乱画面的原有安排,画面中男孩们个个面色苍白、性格压抑、情绪激动,深深地撼动了观众们的眼睛和心灵。

2.内在精神的表现性

马琳•杜马斯的身份特征也给她的精神表现主义绘画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来源。杜马斯在南非出生,但身为白色人种的她却是一个完全无法融入自己国家的陌生人。由于南非种族隔离的政治制度受控于白种人,这令她从小就产生了很强的负罪感。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阿姆斯特丹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在美学上,她也形成自己独立见解。杜马斯的含有性隐喻的绘画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精神混乱。因为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使得杜马斯的绘画艺术凸现出一种极具自我的符号性。

因为有着日耳曼民族的血统,所以在她的骨子里存在着焦虑、恐惧、反抗等精神气质,同时也体现了日耳曼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残余或保留的粗糙性和原始性。因此在杜马斯的作品中一直都表现着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要素。她的作品也体现出“写意性”的表现主义,“写意”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水墨画画种的激发概念,是中国画一直努力追求的画面审美效果.“写意”讲究的是让画面呈现出一种轻松、生动、富有灵性的意境之美。总体来说,“写意性”绘画语言的重点体现在利用有形的真实形态传递出无形的神韵的独特审美视觉特征,从而达到主体情感与创作客体的高度统一,并以此带给观赏者们一种心灵上的情感呼应。杜马斯运用这种写意性的绘画语言更好的表现出画面中人物的内在精神。1991年马琳•杜马斯创作了最具表现力的画作《人之初》,《人之初》一共分为四个独立的作品,每个作品尺寸都比较大,直视之下,我们能够发现由于空间领域巨大,作品会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种强大的压力和恐惧,屏幕中展现了四例新生儿僵硬的躺姿,他们的手臂展开,挺着个大肚子,紧握着双手,眯着眼睛死死地盯着某处,脸色和其他新生儿娇嫩粉红不同,显得尤其晦暗。从最开始怪异的颜色一直到最后纹理处理工程的结束,都没有一丝美感可言,新生儿巨大的身躯,让人感到极度不安。这样的艺术包含了强烈的主观进程和隐喻意义,它可能是马琳•杜马斯对情境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可能是对生命的一种质疑,但无论作品的具体涵义是怎样,都无疑真实地反映了艺术家的心理状态。

三、杜马斯批判现实,关注当下

杜马斯表现性的绘画批判现实的同时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态。用艺术语言关注当下经济、文化、社会等现实问题是艺术的重要功能,现实的批判性在杜马斯绘画艺术中尤为凸显,杜马斯把愤恨、忧虑、情爱等复杂情绪从摄影和电影中重新带回到画笔中,以她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我们描述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看法。杜马斯对当今社会人的内心精神的挖掘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她曾说过“作品给人以不尽的思考要比仅仅给人以视觉刺激更有意义”。在她的艺术中我们看到了人物流露出的焦虑和不安、迷茫和无助以及神经质的病态,这些人物所处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从她的画面中那些坚定而又忧郁的凝视以及骚动不安的姿态都暗示了她的画是关于“我们的”生存状态。杜马斯的艺术作品改变了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存在意识形态,从中折射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和压抑,同时在她酣畅淋漓的风格中我们也感到了非洲原始艺术所带给她的自由宽广的表现形式及审美理念。她在自己的国土中寻找创作思想来源,以此来关注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

杜马斯绘画艺术传达着对这个世界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当下的精神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四、总结

好的艺术作品,其艺术造型、结构色彩等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全社会产生共鸣,是要体现人性的回归。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不仅要具备娴熟的绘画技法,而且还需要一种自身对社会和人性独特的精神感知,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中强调人性回归的同时践行并完成自身的艺术使命,关注今天的现实,关注“我们的”生存状态。马琳•杜马斯表现性的绘画以人物为核心,不仅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而且也突显了人文关怀。她作品中对人物精神的剖析以及情感流露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性都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1]徐鹏.绘画作品中的精神世界[J].艺术广角,2012.

[2]许宁.马琳·杜马斯作品的魅力[J].艺术设计研究,2008.

[3]高峻.混合的面孔—欧洲艺术家马琳·杜马斯作品观感[J].北方美术,2003.

许幺姝(1988-),女,汉族,安徽定远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卫华(1992-),女,汉族,合肥肥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猜你喜欢
马琳绘画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马琳的打法:野性与狼性共存
羽毛球(2018年11期)2018-06-10 22:39:42
马琳
油画艺术(2018年3期)2018-05-23 09:24:02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