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劼
拉斐尔前派是英国著名画派,名字听上去有点儿像拉斐尔粉丝后援团的感觉,事实上是指一群即将成为拉斐尔、但还没有成为拉斐尔的人。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己的门派取个那么矫情的名字?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咖,17岁出师,37岁就挂了,在20年里创作了300多幅画,这个数字和凡·高(9年200幅)比起来虽然不算什么,但是,光就每幅画的复杂程度而言,凡·高(左图)和拉斐尔(右图)基本上就是民房和故宫的差别。
要画成这样一幅笔触细腻的画,单人完成最快也要三个月,拉斐尔是怎么在短时间里完成那么多幅的?
原来,拉斐尔在鼎盛时期有500多名学徒,他的工作室就像一个流水线工厂,夜以继日地接订单出货,而拉斐尔只掌握最后一道工序——签名。这种“让小弟搞定”的创作方式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英国进入维多利亚时期,三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决定颠覆这种流水线的创作艺术现状。
通过进一步的市场分析,他们认为,拉斐尔之所以画来画去都是圣母,就是因为圣母像卖得好。而当时英国画坛尽是些人物肖像,无聊的风景和毫无生气的水果,画风又都是千篇一律。
他们决定画些有意思的东西,用些不一样的手法,简单说就是回到拉斐尔之前。于是,三个草根创业者给自己的公司注册了一个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名字“拉斐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