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娟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岗位能力下的戏曲表演专业课程建设
周新娟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戏曲表演专业以培养传承和发展戏曲人才为目标,其课程建设的任务即将戏曲表演理论的系统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设施的先进性融合在一起。
岗位能力;戏曲表演;课程建设
湖南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文化产业框架中的表演艺术专业群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c1003。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六十多年来,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始终坚定不移的高举艺术大旗,立足于艺术教育的根本。
为较好的适应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艺术产业群的发展需求,学院坚持把对接文化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的统一;坚持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为基础,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开发,使“艺术性”、“高等性”、“职业性”三性统一,凸显专业群特色为建设思路,进一步建设发展表演艺术专业群。
学院以“做精做强表演艺术专业群,积极拓展非表演类专业群”的建设思路,确定以戏曲表演专业为核心,以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为两翼,以音乐剧表演、影视表演、编导专业为支撑,构建集“编、导、演”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专业群,并以表演艺术专业群为基础构建“表演艺术学院”,使之成为既具湖湘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专业群品牌,带动中南地区演艺文化产业及其它高职院校表演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戏曲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戏曲表演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突出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应用特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相互结合与渗透。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针对性、适应性,同时结合学生培养的重点性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其成为有用的能力型、技术型专门戏曲艺术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实践,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腿毯身把合为形体课;毯功课中大量吸收技术技巧元素,考试方式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形式;采用多媒体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丰富了课程的信息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之贴近艺术教育的特色要求;专业课以技术技能实践为主导,以专业理论(音乐欣赏)课为辅,强化舞台与课堂之间的互动作用,努力实现“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办学特色。
根据行、企业标准,用人需求、考取职业从业资格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出发,通过市场调研论证,科学合理的制定戏曲表演专业人才水平培养方案。从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对教学进行规范,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适时的调整。
(一)科学合理制定教学文件
1、服务学生就业技能需要,制定人才水平培养方案
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戏曲表演艺术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水平培养方案;完善“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剧(节)目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剧(节)目驱动”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表演艺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以“单项实训——剧目实训——舞台演出”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1)深化“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戏曲艺术人才与艺术作品的市场化
①深挖“舞台”外在表现形态的多样化,呈现出“课堂+试验剧院、课堂+艺术团、课堂+院团、课堂+演艺公司、课堂+地方文化工作站、专业+剧目(项目)”等多种表现形态,形成有利于培养高技艺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②不断调整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完善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三种人才培养方式:一是依托行业,院团共建。二是双向合作,订单培养。三是顶岗实习,互利双赢。
③创新评价方式,建立戏曲表演专业多元质量评价模式。
建立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项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的戏曲表演专业多元质量评价模式。通过企业调研、企业评价、毕业生反馈等多种途径,实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建立学校、企业、用人单位等多方位,网络化、立体式专业多元质量评价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利用学院网站、职教新干线、大学城、学生实训管理空间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①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对接表演艺术职业岗位要求,加强课程资源整合。“以剧(节)目带动教学、以创作深化教学、以展演促进教学、以舞台检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剧(节)目驱动为核心,采取弹性教学方式,实行“面对面、一对一”个别启发引导方式和“赛、演、评”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剖析相结合、仿真模拟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学、演”合一。
②不断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积极整理戏曲表演专业的教学曲目、教学案例。做强戏曲表演专业核心课程《湖南花鼓戏声腔》的建设。“花鼓戏声腔”成功立项为国家优质资源共享课,在课程的师资建设、网站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戏曲表演专业乃至表演类专业的资源共享课。
2、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在戏曲表演专业人才水平培养方案的框架指导下,教学过程合理计划与安排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系根据各系的专业教学特点制定系部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制定教师个人实施性教学计划。
3、选用适合教材,阳光采购
(1)选用教材符合国家教育管理规范,选取教育厅指定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不选购盗版和翻印、不是正规出版社出版教材。积极推动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生源特点进行校本教材的编订、出版发行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和著作。
(2)严格按照教育厅、财政厅要求实施政府采购,督促教材的及时到位。
(3)教材的低库存。对多订、重复征订、有印刷质量问题的教材及时清退,减少库存量和经济损失。
4、建立与完善数字化教学和学习资源
按照“共建共享、移动互联”的原则,依托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和掌上大学云平台,选取《剧目》、《形体》、《表演》、《湖南花鼓戏声腔》等作为项目资源建设试点。以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为中心来构建戏曲表演艺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格局。
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对表演艺术专业进行课程建设,能将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在课堂的教与学中,职业素养内化于学生的心,外现于行中,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练就戏曲表演专业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