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湖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徐江湖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传统村落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研究其空间格局,是科学规划的依据。我国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为凝聚型,形成四大集聚区,八处密集区,呈现西南向东北递减态势。本文以贵州省29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和空间研究方法,分析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为以后贵州省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可建设性意见。
贵州;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影响因素;GIS
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观和了解这个国家的传统村落,传统部落往往可以直接的呈现出国家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特有的特色。但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的消失,受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许多传统村落忽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村落进行大型改造,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加强我国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成熟,只是对传统村落整体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仍然不够。对传统村落具体分布情况和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进行宏观定量分析,是了解传统村落地域分异规律的前提,也是科学制定宏观保护框架的必然要求。
贵州省共有42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的16.7%,数量居全国第二。本文通过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贵州省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与可视化展示,以揭示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村落的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以贵州省内共426个“中国传统村落”为此次的研究和分析对象,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和百度地图,搜索出我国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农业部、旅游局等七部委颁发的三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的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方便和贵州省的传统村落进行比较分析。选取我国31各省区及各省中的地市、县范围和中心城镇的详细空间信息并将它们矢量化处理,将贵州省内的传统村落所属地的详细空间信息作为属性信息链接后,建立我国传统村落分异因素地理信息系统。接下来,对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进行测定,运用ArcGIS制图软件,绘制出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利用贵州省传统村落点分布图层,借助ArcToolbox窗口内的平均最邻要素分析工具,得到结果报表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数值小于1,表明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区域分布类型为若凝聚型。
3.1村落多在山坡丘陵集聚、平原盆地分散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绝大部分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利用ArcGIS软件把传统村落点分布图与地形图叠置后,观察到村落分布与地貌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传统村落在贵州的东南和东北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东南部分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密度高达30个/万km2,大多数传统村落彼此相邻,这里也成为全国传统村落最为密集的地区。传统村落空间集中密度分布由高大山脉、坡地丘陵向平原盆地过渡。
3.2村落多沿省市边界分布、远离城市中心
根据贵州省传统村落点分布图可以看出传统村落大多数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由市中心、郊区至偏远地区村落数目呈上升趋势。相当一部分出现在各分区的区域边界上,这些边界是省市边界,多是地形突变的地方
3.3村落多沿河流古井集聚、常有耕田相伴
水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在我国科技不发达,没有自来水的时期内,人们只能通过进水来维持生活和生产。远离河流的人们不得不,寻找地表水位较浅的地方挖井,全靠人力挖井,非常危险。一口汪水井,成为了聚落中心,沿井而聚,成为连结邻里的纽带。
村落是农民主要生活场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而农业生产活动是通过村落点以外的耕地完成的。这些村落往往被农田包围,村落的规模不会太大,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且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形成贵州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物质生产和价值观念。一个地形环境复杂,没有水源,寸草不生的地方不是人们的理想生活的地方,所以自然环境是直接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其次,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传统村落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
4.1自然环境因素
4.1.1地形起伏。地形起伏度是指特定区域内最高点海拔与最低点海拔之间的平均差值,是表诉特定区域的一个重要指标。贵州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地貌相对破碎地区,这里交通不便、地形相对闭塞成为重要特点。
4.1.2坡向。由于坡度影响光照、温度、雨量和风速等自然因子,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间接的影响村落的选址和布局。通过实地考察和地形图分析,通过对所有阴坡村落与所在地区的地形起伏度和河流水系分布比较发现,大部分位于阴坡的传统村落地势起伏相对平缓,近一半的村落靠近河流上游河道,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4.2人文因素
名族的构成、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是构成对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不同名族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传统文化特征也造就了村落的选址不同。经济条件和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虽然使传统村落不受外界的影响,但是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导致村落的人员不断地流失,导致传统村落的消失,致使村落的地域分异加大。
贵州省的传统村落数量特别多,分布密度大,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严重不均衡。贵州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地形相对闭塞成为重要特点。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制定出一套方案来改善这一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拓宽保护途径,重点维护其活态传承,延续村落的生命力。
运用空间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技术及其他软件的结合可以加强对空间分异研究的准确性,提高说服力。根据研究结论我们必须提高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加强保护力度,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1]薛宝琪,范红艳.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农业考古,2012(1):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