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之辨析

2016-07-12 06:43睿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层面诚信价值观

缪 睿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之辨析

缪睿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概括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本文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通过论证两个层面的两种思想依据的辩证统一性,试图向读者说明,法治是同人治并列的两种基本的治国方法。对于不同的治国思想,只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所需要,可以将其应用于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思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新起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被列入其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此同时,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而且应当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则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层面

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价值追求的社会层面,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体现,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与自由、平等、公正一起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实践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所走的市场化道路,客观上要求一个法治时代的到来。它们既有自身独立的内涵,又共同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有力保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的个人层面,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传统思想,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从《战国策·西周策》:“周君岂能无爱国哉”到《汉纪》:“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孟子·离楼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沟利国家,生死以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着爱国情怀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了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敬业,是我国古代的从业道德标准,根源于中华人民的勤劳奉献精神。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勤有功”、“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价值观念,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始终是兴国立世之本,是兴家立业之宝。诚信即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礼记·乐记》中就有“若诚去伪,礼之经也”:儒家学说的“立人”五德中也包含诚信思想;孔子曰:“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都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友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应亲近和善。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孟子的“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老子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都是对“善”这一思想的大力推崇。

三、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辩证分析

中华传统思想植根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之下,是封建统治者“人治”政治思想下的产物,因而其自身必然带有较深的封建主义的色彩。如今,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治”这一政治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法治“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世事皆有两面性,”人治“也好,“法治”也好,都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吗,其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主要看是否可以正确应用在恰当的范围之内。事实上,一个社会的最佳治理方式必须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是为人们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当下“人治“治国思想在社会发展层面的不适应并不能等同于彻底的否定这一政治思想,也更不能意味着在追求法治社会的今天就要完全抛弃“人治”政治思想统治下的一切传统思想。

四、法治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在两个层面的辩证统一

当下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阶段,劳动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以实现法治为目标的。因此,法治应当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要以对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为依托,从而也自然带有时代的、历史的特性。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华文明历经历史沧桑所保留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传统思想虽不能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成为社会行为的价值评判尺度,但是仍然可以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1]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孙其昂,侯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4.

[4]钟桂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价值构造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

[5]程富恩.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五个方面[N].光明日报.2012

猜你喜欢
层面诚信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