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宿舍”是怎样炼成的

2016-07-12 06:43:38买思思秦思敏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河南师范大学学霸寝室

买思思,秦思敏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学霸宿舍”是怎样炼成的

买思思,秦思敏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学霸宿舍”普遍出现,为探究“学霸”为何以寝室为单位集体出现,从社会比较、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三方面入手,本文主要阐述了为何选取以上三个因素来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学霸宿舍;社会比较;成就动机;学习投入

前言

河南工业大学大一学霸宿舍4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4年获奖50多次;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新闻班某宿舍4人连续两个年度全部获得奖学金;川大生命科学学院大四一女生宿舍寝室6名同学全部获得了保送名校研究生的资格;宁波华茂国际学校的一间“学霸寝室”,3名女生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近年来,“学霸宿舍”层出不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霸们以寝室为单位集体出现呢?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大致确定出“社会比较”、“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三个方面入手。本文重点旨在讨论为何以这三方面为切入点来研究该现象。

一、为何选择“社会比较”

Festinger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比较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比较是人们在缺乏比较的标准的时候,为满足自我评估的需求,会与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关于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有很多,社会比较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照比较方式的划分,分为平行比较、上行比较(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和下行比较(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

在邢淑芬和俞国良的研究中,系统地回顾了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刚好可以分别解释“非学霸宿舍”和“学霸宿舍”的形成。

(一)对比效应关于“非学霸宿舍”的解释

对比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在进行上行比较时会降低其对自我的评价,或在进行下行比较的时候会提升其对自我的评价水平。此外,Wills还提到过,当个体遭遇失败、挫折时,倾向于进行下行比较,通过与比自己还要不幸的人进行比较,来寻求自我安慰。

比如说,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处在倦怠学习的时候,刚好发现自己的某个甚至某几个室友都不怎么学习,每天都得过且过,他可能就会进行下行比较,觉得自己跟他们比起来还算是不错的,于是也慢慢懈怠起学习了,于是就有了成绩普遍较差的趋向,我们称它为“非学霸宿舍”。

(二)同化效应关于“学霸宿舍”的解释

与对比效应相比,同化效应是指当个体在进行社会比较时,其自我评价水平朝向比较目标的现象,即个体进行上行比较时会提升其自我评价水平,或进行下行比较时会降低其自我评价水平。有研究就发现,癌症病人会更愿意花时间阅读其他病人积极与病魔抗争的内容,而且看的内容越积极,越能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对自己病情的评价也会越好。相反,如果病人知道的都是一些其他病人病情恶化的消息,同化到自己身上,就会降低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样,寝室的某位同学在学习上有些惰性,但是同寝的室友们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远大的抱负,并且努力地付诸实践,这个时候这位同学如果进行上行比较并且产生同化效应,就会督促自己向室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这样大家就有共同前进的方向和共同进步的趋势,越来越好,就可能演变成又一“学霸宿舍”。

二、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就乐意去做,主动地去做并且会努力做到最好甚至是完美的一种内部动力。

(二)为何选择“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倾向,具有强烈追求成功动机的个体,即使是处于劣势,也仍能发现机会;而具有较高回避失败动机的个体,即使处在必胜的情景下,也会看到威胁的因素。就比如说:一个杯子里盛有半杯水,高成就动机的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而低成就动机的人就觉得杯子里只剩下一半了。

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成就动机高的人相对来说会更加努力,因此当一个寝室的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时,那么他们很容易就会朝向“学霸宿舍”的方向发展。

三、学习投入

(一)学习投入的概念

目前,关于学习投入的研究比较少,对于学习投入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概念。其中,乔晓熔认为,学生在执行学习活动时行为上卷入的强度和情感上体验的质量就是学习投入。Schaufeli认为,学习投入是个体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之中,对学习充满热情的状态。简单的说,学习投入大抵就是个体在学习时的努力程度和情感的投入程度。

(二)又为何选择“学习投入”

很多人觉得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自己,其实不然,大学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时间,学习投入的程度还是可以决定自己的成绩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投入了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要研究“学霸寝室”形成的原因,必然要探究他们是否真正在学习上投入了精力与心力,而不仅仅是源于偶然。

寝室是大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在宿舍呆大概13-14个小时,也就是每天都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宿舍。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寝室氛围的影响,大家朝夕相处,必然就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因此研究“学霸宿舍”便很有必要,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促进学校以及社会对宿舍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视。

[1]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01)

[2]张玲.社会比较研究综述[J].研究生法学.2010(03)

[3]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6(06)

[4]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5]高晓雷,高蕾.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投入特点及年级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02)

[6]李西营,黄荣.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的修订报告[J].心理研究.2010(01)

买思思(1995-),女,回族,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2013级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秦思敏(1995-),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水冶镇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2013级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河南师范大学学霸寝室
河南师范大学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4年1期)2024-04-11 07:51:08
河南师范大学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3年23期)2023-03-10 04:49:28
裳作
炎黄地理(2022年5期)2022-06-07 03:35:41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寝室闹鬼记
惊呆了 真正的学霸竟然都是“玩”出来的
我是『学霸』
“学霸”进行时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