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视域下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发展的再认识

2016-07-12 06:43叶丹菲桂林医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医学

叶丹菲桂林医学院

人文医学视域下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发展的再认识

叶丹菲
桂林医学院

现代医学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支撑下获得前所未有的成果,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人类生命,增强人类的劳动能力等方面助益颇多,但同时医学高新技术也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发展、选择、适用、目的和终极价值是什么,技术医学的定位与最终目的又是什么等问题值得反思。本文将运用辩证思维的一系列基本方法,在人文医学视域下重新认识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发展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辩证地认识现代医学及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高新技术;临床应用;发展目的;技术手段选择;再认识

医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科学,它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支撑下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人类生命,增强人类的劳动能力等方面助益颇多,但同时医学高新技术也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巴德年教授曾寄语年轻医学工作者:“着眼于未来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要接受新观念,最落后的不是我们的经济和技术能力,而是我们的思考。”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者在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巨大成功喜悦下,能否静下心来思考:每一个以行善原则为前提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善与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都是“善”的结果吗?而技术医学的终极价值又是什么?

1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临床应用的再认识

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医学高新技术能满足人类治愈疾病、缓解疼痛、恢复健康、延长生命的一切需要吗?正如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和困扰。

如临床实践上的器官移植手术,自第一次成功进行肾移植和骨移植的美国医生约瑟夫·穆瑞和唐尔·托马斯于1990年获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以来,器官移植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获得了世人的公认。但现实生活里却有不少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因(新)技术致贫”。一位23岁的年轻患者在成功接受完肝移植手术后却写了一封申请安乐死的信:“感谢医院为我成功地实现了肝移植,这可是我盼望许久的,可随着身体一天天的恢复,才知道手术成功只是得到了生的希望,如没有巨额资金作保障,成功的手术对我而言则没有任何意义……思其再三,我恳请医院再帮我一次——让我安乐地离开这个可爱可恨的人世间。”

另外,21世纪以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人工化的生殖技术,以及2010年5月20日宣告成功的实验室内“人造生命”等医学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功都应该使我们学会思考:医学高新技术对人体、生命,甚至生活干预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如此之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人造生命”技术的成功甚至侵入到人类物种进化等自然天性的领域,后一代人会不会把生命只看作可供计算机、实验室操控的标准流水线程序?在此意义上,面对着不断高蹈前进的医学高新技术,我们在一线的临床适用上应该更慎重地选择医学高新技术。

2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发展目的的再认识

20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不断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能力,现代医学一直沿着技术化的方向前进。生殖辅助技术让不孕不育者实现了为人父母的梦想;器官移植技术把许多人从濒临死亡的悬崖边拉了回来;基因治疗开辟了治疗人类疾病的新途径。直至2010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成功制造出“人造生命”,更是让医学高新技术发展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讲:“……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祸害。”医学和医学高新技术所关注的焦点及对象始终应该是“人”,而不是“病”。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随着现代医学在技术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它离有血有肉的人类生命体也越来越远,临床医学正逐步变化为“离床医学”。随着医学工作者的医学知识不断丰富,医学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却不由自主地将“人”看作检验单上、显微镜下的基因、细胞、血液、尿液和各种形态的标本,疾病成为了医生、医学研究的物化对象,反而忽视了身患疾病的“人”的一切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冷冰冰的数据、B超图像代替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患者个体。现实生活中的就诊经历往往是长时间的排队挂号,漫长的就诊等待,等来的却是一张又一张冰冷的化验单、收费单据,却从没在医生的嘴巴里得到对病情的详细解释,对病患身体体验的情感共鸣和语言鼓励。出现在医生面前、躺在病床上的病患不再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人,而只不过是一个被称作肉体的物质。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得好:“知道是谁生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医学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医学对人的生命的干预力和助力,因此,现代医学除了不断增加专业知识、持续提高专业技能、高蹈发展医学高新技术之外,更需要重新拾回那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医生、医学关注、研究和面对的不仅仅是人类机体内的“病”,而应该是身患疾病的“人”,重要的是倾听、分析病患为什么会诉说自己机体上的不舒服,不仅了解病患的生理机体特质,更需要关注病患在疾病体验中的心理情绪。因为“医学的对象是整个人(whole person),必须考量人的整体性,人具有尊严感及个性,人的身与心彼此互相影响”。

3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手段选择的再认识

医学越是进步,涌现的高新技术越是增多,医学越是有能力对生命进行更大的干预,就愈越要关心和重视医学的人文性。自如运用医学高新技术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疼痛缓解的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者不应该只是一个理性冷静得近乎冷漠的旁观者,更应该成为与患者一起感受疾病、体会疼痛的有血有肉的情感共鸣与体验者。例如在对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目前临床医学界对此类危重病人、晚期癌症患者提出的“姑息治疗”的理念,探索延长机体生命与提高生命体生活质量相结合的方法,这正是医疗技术手段人性化、多元化的体现及技术医学的进步。

4对马克思、恩格斯技术社会观的再认识

马克思强调了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面效应,而且还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异化问题,指出了技术对工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例如,“在工厂中,生产的质量、速度和精确度都由机器来决定,而工人则必须使自己的动作适合机器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成了自己劳动的异化物。”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技术异化场景也出现在了现代医学领域中。

不能否认,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确实让人类不断体验着生命的神奇和奇迹,但过度崇尚医学高新技术对人类生命体的主宰和干预程度,就会产生技术的异化问题,导致上文所说的,疾病从生病的“人”体之中被分离出去,医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看到的只是他们眼中盯住的只是人类机体内不断变化的病毒,心中默念的是精密仪器诊断下一长串枯燥的数字,而传统医学在刚开始发展之初所具备的仁爱、关爱之心荡然无存。不管医者还是患者都被日益发展、不断前进的医学高新技术所异化。前者是过于注重数据、图像反映出的病毒本身,而后者却无法体验到医者本应具备的父母心的仁爱。因此当“医学(技术)越是具有直接左右人的生命的力量,医生如何运用它就越成为大问题。”

在此意义上,随着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进,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者更应在不断学习医学新知识、持续提升医学新技能的同时,秉持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心灵,多元化、人性化地运用医学高新技术,将唯技术论的现代医学价值取向还原到“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基点上来。

[1]金鑫.不堪治疗费昂贵,妙龄女举牌申请“安乐死”[N].北京青年报,2003-11-18(7).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73.

[3]谢博生.医学人文教育[M].台北:金名图书有限公司,2000.

[4]田晓山,周宏灏,胡春宏,等.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现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50~51,55.

[5]参见[美]D.波普诺.社会学(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632—633.

[6]J·汤比因,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M].北京:国际人文化出版公司,1985:94~96.

叶丹菲(1978-),女,汉族,广西梧州人,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