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当代中国的几种文化现象透析中国当代文化现状

2016-07-12 10:19:15张雪艳辽宁省建平县文化馆122400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沈阳中华民族传统

张雪艳 (辽宁省建平县文化馆 122400)

通过当代中国的几种文化现象透析中国当代文化现状

张雪艳(辽宁省建平县文化馆122400)

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同样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和富足,才能使这个国家的人民在精神上产生一种自豪和自信,才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竖起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千百万文化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为了使中国文化逐步适应中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和创新中国文化的强大优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经营体制诸方面都做了充分而大胆的尝试,使得我们国家的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空前的丰富多彩,在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的评判上越来越多元,传统的、流行的、新鲜的、俗套的,竞相铺陈、鱼龙混杂,令人颇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然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一种疑惑和不安,当代中国文化究竟是不是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是否真正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一片繁荣的印象之下,是真正引领着人民向文明、自然、和谐、智慧、豁达的方向前进,还是在用庸俗的东西在迎合大众,用着充满麻醉和低级诱惑的垃圾食品搪塞着人类对文化的饥渴?我们不能不通过当代中国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去体会、思考,从而揣想一下当代中国的文化现状。

文化,是多元的。1982年,世界文化大会在《总报告》和《宣言》中,对文化含义做了如此描述:“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这个定义好大,文化的内涵也浩如烟海,人们文化生活的形式也是林林总总,我只能从大众们最关注的几个方面拾取一两星儿碎片来做一番浅显的分析。

一、中国历朝历代大事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当代涌现出了阎崇年、金正昆、刘心武、马瑞芳、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颇受观众欢迎的客座讲师,在传播古代优秀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百家讲坛”的倍受欢迎,我们欣慰的看到中国民众对自己的家园文化、祖宗文化的欢迎和渴求。中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只不过是童生们、秀才们、举子们、进士们寻求进身之阶的敲门砖,或者是文人雅士的消闲品,从未得到过真正的普及。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统治理念的影响,”此曲只能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而今却能通过家家都有的电视而“飞入平常百姓家”,这不能不令我们欣喜、感动。虽然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但是瑕不掩瑜,功德无量!教育的缺乏,对古代传统文化整合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备受冷落,从而使得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的儒学研究者到北大讲学,许多青年学子一脸愕然,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还有这样的魅力。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在改革开放打开的大门里,我们有些迷失了自我!

二、赵本山、小沈阳现象

公平而论,赵本山老师在二人转、小品等形式上的文艺革新和创造确实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然而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不差钱》令赵老师的弟子——小沈阳,立刻红遍大江南北,从此,电视的屏幕里到处蹦跶着一个不男不女、娘娘腔十足的奇怪身影。小沈阳怀揣着东北方言的词典,抖着从北方农村犄角旮旯里掏动来的五颜六色荤素杂陈的 “包袱儿”,唱着、嚎着、说着、扭着、女人着……如果说赵老师的节目已经接近了从大雅到大俗的底线,那么小沈阳等弟子们的出现就将赵本山的文化拉向了式微。取乎上,得乎中;而取乎中,就只能得乎下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为了生计,为了赚点钱儿,本也无可厚非。可是电视台的导演们也跟着媚俗下去,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小沈阳误导了众多的观众,还是众多的观众造就了风魔的小沈阳?在大家的掌声和笑语中,小沈阳欢乐着、收获着,如果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那么在数着钞票的同时,他肯定也在痛苦着、扭曲着、焦灼着。如果他只是一个跑江湖的艺人,他大可以说,以后爱有人喜欢不喜欢,反正我的钱挣够了,一个农村娃子,到了这个份儿,就叫做成功。

毋庸讳言,是观众的素质给了小沈阳生存的土壤。中国文化的使命是要引领人们前进,而不是迎合大众。这样下去,恐怕我们失去的不但是前进的方向,最起码的还有阳刚!

三、电视剧中“演员形象恣意张扬”现象

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些令人颇感焦虑的“暗流”,那就是——电视剧中的“演员个性恣意张扬”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里活跃着新新人类;(2)科幻题材的电视剧里充斥着无所不能的超人硬汉;(3)名著改编剧越来越滑稽搞笑、小丑横行;(4)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城市化、山寨化;(5)都市言情剧与青春浪漫剧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爱情代替了人世间的一切。可以说,中国的电视剧演员们正在无视历史与现实,恣意张扬自己的个性,与自己演绎的角色越来越“隔阂”,这实际是演员们演艺水准的整体下降。究其原因无外乎对古代文化的无知、对当今社会的不理解和文化素质修养的缺乏,从而使耗费资财而拍出的电视剧成了一个个丧失了思想力的怪胎。难怪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梁晓声感叹:“我们现在每天能在电视里看到多少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电影院里,又有多少稍微有点人文含量的国产电视剧在放映?如果说影视文化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像史,那么我们共和国60年的历史,早已被切割得七零八碎了。”“丧失了思想力的文化,根本不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悲哀的文化不能树立起充满自信的民族精神和阳光坦荡的民族灵魂。”

通过以上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文化现象,我们尽可管窥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令人颇感隐忧的现状:那就在是中国文化繁荣、泛滥的表面之下,实际上存在着审美标准降低乃至缺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崇高精神的消解,存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渐渐失落,存在着众多有良知的国人对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浓渴望。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缺乏国学大师的时代,我们急需许许多多象南怀瑾、季羡林一样的国学大师,来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厚重文化进行研究、探讨、整合,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宝贵文化整理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一个易于民众学习、体会、理解、记忆的全新的知识体系,将自然、和谐、智慧、豁达的中华文化以其真正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国人,展现给世界。

中国文化部日前公布了2010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项,那就是集中所有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做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合工作,以优化中华国民的文化素质,树立起充满自信的民族精神和阳光坦荡的民族灵魂。

猜你喜欢
沈阳中华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沈阳分店
艺术品(2019年9期)2019-10-26 06:42:14
沈阳分店
艺术品(2019年4期)2019-05-30 04:45:38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长江丛刊(2018年8期)2018-11-14 23:56:26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