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弋
玻璃作为一种创作材料,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的青睐,1922年的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打破了以往玻璃不受重视的局面,美国艺术家戴尔·奇胡利是工作室玻璃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作品大多为环境而生,生动的造型,鲜艳明亮的色彩,极具震撼力,他的成就影响了世界同时代的玻璃艺术。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玻璃,人类的建筑、装饰及其生活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玻璃是一种很奇特的材料,它有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不仅颜色丰富,透明性是玻璃最明显的特征,它能够透过光线,反射光线,使光线在物体内部折射…玻璃运用在建筑中,使得我们的室内通透、明亮;彩色玻璃运用到装饰中,使得装饰类型各具特色,绚丽多彩;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少不了玻璃的影子。在西方玻璃工艺的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玻璃与建筑的关系,最著名的艺术家就是玻璃大师戴尔·奇胡利。
谈到玻璃,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玻璃窗和玻璃器皿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很少会想到玻璃艺术,更不会想到可以用玻璃创作出奇美的大型雕塑作品。特别是在中国,玻璃艺术一直不受重视,很少有艺术家会想到用玻璃作为自己的创作材料。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玻璃发展的大潮影响下,艺术家才开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作经验,才使得玻璃艺术在局部有了大的发展。
二十世纪末之前,全世界的玻璃制品,都是为市场需求而设计的,设计师也都应市场的需求,把实用性当作设计所追求的第一目标,很少有艺术家会想到把玻璃当成一种材料去表达他们的创作想法。直到1922年艺术家哈维.利特顿发起了玻璃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打破了这一局面,玻璃开始作为一种材料被艺术家所关注。
美国的现代工艺美术种类丰富,在世界工艺美术的发展中极具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创作形式多样,有的幽默滑稽,有的绚丽多彩……。纵观整个玻璃艺术领域,我最喜欢的是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幽默感和娱乐性,作品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于大自然,很多作品与他童年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奇胡利所创作作品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作品多为环境而生,融入到环境中,是一件美轮美奂的雕塑。这也许与他当初的专业有关。起初他是一名建筑环境和室内设计师,之后便开始着迷于玻璃艺术作品的创作,其创作的作品立意清新,种类繁多,无论是从颜色还是造型角度欣赏,都给人美的享受,小的犹如为小环境而设计的饰物,大的则多为建筑和环境而生。
1976年的一次意外事故让奇胡利成为了一位特殊的艺术家,车祸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左眼,对一位用眼睛来观察美和创作美的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起初因为观察受限,他开始训练他的团队,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团队成员来帮他共同完成,他坚强的个性让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把艺术家相对私密的创作环境发展成了一个有协作精神和劳动分工的团体,在当时受到人们的赞赏,他使美国的玻璃工作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这样,一位独眼、戴眼罩的像“海盗”般的艺术家影响超越了国界,影响了国内外同时代的玻璃艺术。
他40年来对玻璃艺术的着迷,使他的艺术风格逐步显现出来,他的作品开始从单一的玻璃器皿发展到了复杂的大型室内外陈设艺术品,他的作品更以色彩和线条的最佳组合而著称。
下面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和肌理方面对奇胡利的作品做进一步分析。
一、造型方面
奇胡利的作品造型抽象,多以“自然”为创作灵感,这与他童年生活的环境有关。他从小生活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部的塔科马市,这里被大海环抱森林覆盖,自然景观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一切慢慢渗透到了他的生活中,成为了后来玻璃创作的题材。他的作品大多都是自然界生物的有机形态的变形组合。他的作品玻璃森林系列和树枝型吊灯即是从自然发现创作灵感的代表作。玻璃森林是展出于美国西雅图奇胡利玻璃艺术馆的一件作品,作品造型由抽象化的树木组合而成,作品中已看不出真实树木的样子,而是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去表达描绘,他用夸张的手法对森林进行变形,多了些许的装饰意味。奇胡利非常注重作品的形体结构,玻璃森林运用自由的形体排列,错落不一,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秩序美感。这件作品的展览形式是与霓虹灯的结合,霓虹灯的亮和展馆的黑色背景相得益彰,加之玻璃本身通透和颜色的丰富性,给人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树枝型吊灯是奇胡利1996年为意大利威尼斯玻璃艺术双年展所创作的大型艺术装置作品,其庞大的造型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建筑物,它有无数个小的单体元素拼装而成,中间是钢架结构,通过金属丝把每一个单体连接在一起,从地面开始直通屋顶,它的整体造型像一棵抽象的大树,更确切地说是一棵带有奇胡利独特情感的大树,吊灯的无数个小的单体元素像是方向曲折不定的树枝,栩栩如生。
奇胡利的很多作品灵感源于自然,但他不会描摹自然中的某一事物,而是加入了他自己独特的思考,通过夸张、变形等处理,作品映入眼帘让人浮想联翩。
二、色彩方面
奇胡利作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用色丰富、大胆,作品的色彩饱和度很高,有时一件作品中会出现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他的作品用色并不是对客观物体的自然色彩的真实写照,而是艺术家一种观念的表达,给欣赏无限的想象力。奇胡利的作品用色大胆、丰富,单纯鲜艳的色彩加之灯光等的照射,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花园即是一件代表作。花园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奇胡利对其母亲花园的记忆。作品的组成元素多种多样,主要取自大自然中植物形态进行夸张变形,颜色已不再是对真实事物的模仿,而是大胆地用纯度很高的色彩,整个花园像是一个迷幻王国,带人走进了一个神奇的玻璃世界,令人赏心悦目。
三、肌理方面
奇胡利的作品不仅造型生动丰富,还有其独特的装饰语言。他是一位非常注重形体结构和色彩搭配的玻璃艺术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所有的作品都带有强烈、鲜明的色彩及精细的线条装饰。他还创造出一种螺纹的装饰图案。
此外,奇胡利与他的学生一起还发展了图形滚粘技术,这是一种将玻璃丝在熔融状态编织成图案贴附于器形表面。丰富了作品的创作语言。这种技术是奇胡利在参观纳瓦霍织毯展览后得到的灵感,并创作了纳瓦霍织毯圆筒系列作品。
作品“海的形式”是奇胡利根据童年时期对大海的记忆创作的作品,作品流动的外形曲线加上自然随意的波状纹让人似乎有大海波涛汹涌的感觉,极其形象生动。
作品“波斯天花板系列”也运用了波状纹,单件波状纹花形作品的一层层叠加,使得作品有一种起伏的律动感,抬头仰望仿佛漫步于花园又仿佛遨游于大海,加之玻璃本身的通透和丰富的色彩让人身心愉悦,作品冷暖色的对比也恰到好处。
奇胡利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其对玻璃艺术的热爱让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玻璃艺术家,他引领着世界玻璃艺术的发展,他的作品创作灵感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大件的玻璃艺术品置于环境之中,仿佛是为环境而生,每一件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就是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创作着一件又一件的奇迹,带观者走进一个又一个的魔幻世界。
参考文献:
〔1〕周江林,中国建材报/2013年/6月/10日/第003版产业周刊.玻璃
〔2〕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3〕王敏,玻璃器:缪琳琅轩[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4〕沈康宁,戴尔·奇胡利玻璃艺术装饰倾向研究,2014
〔5〕王建中,世界现代玻璃艺术[M],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