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唯谦
2016年4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请示,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我国第12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继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金华、嘉兴、湖州之后,浙江省的第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专家认为,这是对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概括,而要将名城温州保护好,还需要在城市文脉挖掘、文物维修展示、名城制度管理等方面作很多努力。
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气候温润,“虽隆冬恒燠”,故名温州。温州简称瓯,又称东瓯,早在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曹湾山、下龙山等新石器文化聚落遗址,是“瓯居海中”的见证。
“兴于东晋的古城温州,其城址一直没有变动,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基本得到保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成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赵中枢认为。
何谓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温州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处处长王榕介绍,就是温州古城依北斗天象而筑,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凿二十八宿井,形成“倚江、负山、通水”的独特城市风貌。“古城墙依山势而筑,城基牢固。城内一坊一渠,渠与河相通,河与江相连,加上28口井和5处水潭,将城市用水、排水、水运、蓄洪、防火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城区两条主干道采用南偏东走向,与城市主要风向一致,保持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千百年来,山体与河流构成的‘山脉为屏障、江河为城濠的古城格局,以及‘江、屿、山、水、城浑然一体的独特历史风貌,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她对记者表示。
“现在城内五山犹存,二十八宿井存十六口。城墙遗址残存华盖山城墙两段,朔门城门遗址一处。城市两纵四横的道路格局和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基本没有变动。古城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古城风貌基本得到延续。”赵中枢如是评价。
此外,温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皆保存丰富。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的温州,有史前文化遗址171处、各级文保单位853处、普查古建筑6354处,包括历史街区、城垣城楼、亭台楼阁、坛庙祠堂、民居宅第、桥涵码头等类型。同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传统造纸工艺、木活字印刷,至今仍在温州瓯海泽雅、瑞安东源村活态传承。
“‘百工之乡的温州,非遗中最精彩的项目是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类,如青瓷、造纸、造船、丝绸、刺绣、漆器等。温州现有黄杨木雕、鼓词、泰顺木偶、瓯剧等3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6项省级非遗项目,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达691项,其中永嘉昆剧、乐清细纹刻纸等4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活字印刷技术2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遗代表作名录。”说起温州非遗,市非遗中心主任阮静如数家珍。
延续城市特色 弘扬瓯越文化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历史文化是城市个性和魅力的标志,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认为,温州城市的特色在于瓯越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差异性。独特的瓯越文化是温州的根脉,是维系海内外温州人的精神纽带,是温州城市品位、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从2010年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开始,温州就着重延续其城市特色。在已修编完成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了温州一环、十线、八片、多点的古城保护内容,其中一环,指温州山水城市格局;十线,指古城内谯楼—江心双塔、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等主要空间景观骨架;八片,指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等八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多点,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和优秀历史建筑。该规划还对土地使用、消防、文物利用等做了相关规定。这使得温州五马街—墨池坊、城西街、朔门街、江心屿4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众多文物古迹都得到较好保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已通过审查,《东瓯王庙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等近10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温州市文广新局原局长吴东告诉记者,温州名城保护构建了整体风貌协调、地域特色彰显、商业布局完善的保护框架。因此,古城居住功能得到延续,街区整体风貌得到保持,温州还从街区文化展示、城市功能定位、建筑特色挖掘、非遗项目传承等方面,推进了瓯越文化保护建设和传承发扬。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成员、国家文物局调研员詹德华认为,温州积极发掘和研究历史文物古迹,为极具特色的斗城格局建立了可靠的依据;温州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与古城的关联性,努力在新的形势下对温州可能的海丝遗产进行调查和保护,为历史文化名城又增添了新特色。
强化名城保护 凸现文化价值
温州,是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的核心城市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不仅如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温州涌现了众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影响的文化名人,如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禅宗大师玄觉、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南曲之祖高则诚、“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一代帝师刘基、经学大师孙诒让、一代词宗夏承焘、棋王谢侠逊、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夏鼐、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等。
改革开放后,温州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198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进一步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2002年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之一。温州人以“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和温州现象。
各界认为,温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让城市的文化力、美誉度转化为发展的竞争力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在詹德华看来,下一步,温州应重点抓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和展示,如对温州文化地标的江心屿“一寺双塔”进行研究、维修和展示,使名城的文物本体更丰富多样。赵中枢等专家建议,温州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色,突出温州在创业与创新方面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名城保护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引导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