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2016-07-11 09:52麦美琪刘宇翔林泽宏
中医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麦美琪,刘宇翔,林泽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28400)



祛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麦美琪,刘宇翔,林泽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28400)

摘要目的:观察祛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祛痰活血通络方(北黄芪、茯苓、橘红、法半夏、竹茹、枳实、丹参、三七、地龙、浙贝母、胆南星、桂枝、葛根、大黄、牛膝),水煎,1 d 1剂。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3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祛痰活血通络方/治疗运用;感觉阈值测定;临床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四肢末端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并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等。按其临床表现分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非对称性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局灶性单神经病变、多发神经根病变等[1]。目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缺乏特异性高的有效治疗方法。2012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祛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平均 (62.88±6.73)岁;病程平均(5.23±1.51) a。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平均(64.58±5.98)岁;病程平均(4.98±1.68)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选择标准

2.1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2]中消渴痹证的诊断标准。有消渴病病史,并伴有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症状。

2.2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1]相关内容。有明确的糖尿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诊断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以下5 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者:①温度觉异常;②尼龙丝检查示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③振动觉异常;④踝反射消失;⑤神经传导速度(NCV)有2 项或2项以上减慢。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发性重大疾病者;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近期有急性并发症和并发严重感染者;④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因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损害者。

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口服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皮下注射)、营养神经(甲钴胺片,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204035,0.5 mg/次,3次/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祛痰活血通络方,药物组成:北黄芪50 g,茯苓15 g,橘红5 g,法半夏10 g,竹茹15 g,枳实15 g,丹参15 g,三七10 g,地龙10 g,浙贝母15 g,胆南星10 g,桂枝5 g,葛根20 g,大黄10 g,牛膝15 g。水煎服,1 d 1剂。

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5观测指标

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震动感觉阈值(VPT)、多伦多评分(TCSS)等指标的变化。

6统计学方法

7结果

7.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两组治疗前后VPT对比

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VPT对比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37.26±8.0625.08±7.27**#对照组5234.21±9.2229.27±9.2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7.3两组治疗前后TCSS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SS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痹症”范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由微血管受损和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的神经缺血缺氧、多元醇通路代谢活跃、组织氧化代谢增加致神经组织损害是主要原因。现代医学治疗DPN疗程长,疗效往往不甚理想。中医学早对此病有相关论述,《证治要决》曰:“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消渴病痹症属于消渴病的变证,多因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亏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无水行舟,脉道涩滞,导致脉络瘀阻,四肢肌体失养而发为本病。以肌肤麻木不仁,伴有蚁行感、灼热感或针刺等感觉异常,肢体冷痛为主要表现;以气血亏虚为本,因虚致瘀致痰,痰瘀血阻络;以痰瘀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

笔者采用祛痰活血通络方,以大剂量黄芪大补脾肾之气,健脾而祛湿,补气以行血;三七、丹参、大黄活血化瘀;茯苓、橘红、竹茹、浙贝母、法半夏、胆南星燥湿祛痰;地龙走窜通络;桂枝温经通脉;葛根制众药之性温,使全方温而不燥,且加强通络之效;牛膝为引药,通达四肢。纵观全方,标本兼治,寒温并用,针对消渴病痹症的基本病机,祛邪不伤正,共奏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之效。现代医学证明:黄芪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3],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4],对改善糖尿病症状有较好的作用;地龙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5];桂枝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又有镇痛解痉和较强的抗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6]。

本研究结果表明:祛痰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9参考文献

[1]胡仁明,樊东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8-640.

[2]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60-264.

[3]王娜,朱科,岳华,等.黄芪总皂苷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2):8-9.

[4]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7.

[5]冯潇.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5):346.

[6]张家庆.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中药治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4,10(4):245.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5-0010-03·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5.05

*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中山市科技局立项项目(20122A166)

收稿日期:2015-11-04;修回日期:2016-03-2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