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

2016-07-11 01:45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商业文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实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尹中卿



服务实体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尹中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国有控股金融企业为主,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结合的金融体系。目前,银行业总资产超过170万亿元,信托业总资产超过13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基金业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2015年,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加总起来,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75万亿元,同比增速159%,占GDP比重达到8.5%以上,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金融还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流动性过快增长、杠杆率连续攀升、金融市场投机盛行、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急剧增加、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的问题。

一是流动性过快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规模越来越大。截至今年3月末,M2余额超过140万亿元,比2008年底增加近两倍,M2余额占GDP比重由国际金融危机前100%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00%以上,为我国1998年有数据以来最高水平,也超过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超过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4.6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6.59万亿元,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券则为7.54万亿元,同比多增2.88万亿元。

二是杠杆率连续攀升。大量金融资产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并没有有效流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不断加杠杆,交易所债市杠杆率屡创新高。许多地方政府债务率突破100%的警戒线,近来一些地方政府迫于债务限额约束又形成大量“表外债务”。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企业三角债、多角债、连还债增多。2015年末,非金融企业债务率超过230%,创2001年以来最大增幅。今年以来借新还旧、兑付困难的企业进一步增加,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中也出现了一些高杠杆操作,公募债券已发生多起实质性违约事件。

三是金融市场投机盛行。金融原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它一经出现就有了自己的特性。金融处于利益分配链最高端,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大量金融资本很容易从实业中游离出来,与产业资本争夺利益。金融具有很强的获利能力,金融行业往往被视为最高级职业吸引青年才俊,与实体经济争夺人才资源。金融也最容易助长投机之风。在金融投机盛行的年代,人们不再重视实业大王,而是推崇金融大亨,严重侵蚀产业文化和实业精神。近年来很多产业资本转身资本运营,一些企业家退出实业、放弃产业,搞起了资产管理和虚拟经济,以钱炒钱,以钱赚钱,资金脱实向虚加剧,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以解决,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趋势。

四是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急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在金融行业不断显现,不良资产余额上升较快,并呈现由点到面扩散蔓延态势。一些担保圈企业出现集体逃废债务倾向,部分企业脱保、拒绝代偿。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17个季度增加,余额超过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500亿元,增幅接近35%。不良贷款率连续10个季度攀升,达到2.08%,同比提高0.33个百分点。一些银行为应对考核压力想尽各种招数控制不良率,信贷资产质量难以准确评估,关注类贷款增长超过35%。

五是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在流动性总量偏大的同时,股市、债市、汇市、期货市场剧烈震荡,金融风险因素不断积聚。随着金融体系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同金融市场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联结日趋紧密,跨市场交叉性传递风险明显加大,非法集资和非正规金融等外部风险向金融业的传染蔓延加剧。今年以来,债券、信托、理财、网贷违约现象明显增多,违法放贷、企业骗贷、恶意逃废债务案件多发,E租宝、金鹿财行、中晋资产等平台风险集中暴露。对此如果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酿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金融发展也与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密不可分。如果金融市场投机交易过度膨胀,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实业部门和产业资本渐行渐远甚至凌驾于产业发展之上,便会造成金融自我循环,形成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冲击和严重损害。

第一,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经济的脊梁是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职责和使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引导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体系,吸引全社会的沉淀资本通过股票、债券、票据、金融衍生品进入实体经济,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要着力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全面清理金融自我服务业务,限制金融机构自营交易特别是衍生品交易,实现金融行业从自我循环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增强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创业创新领域倾斜,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第二,发展普惠金融。近年来一些金融创新过多考虑为社会强势群体服务,对社会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金融支持不够,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降低服务门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优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金融发展机制和发展环境,重视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与差异性,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得必要、及时的基本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高渗透率。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加快清理金融服务中一些项目收费过高的现象,推进小额贷款、小额现金收付、小额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为“三农”、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第三,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对等话语权,金融消费者在金融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对提升金融消费者信心、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需要加快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加强金融教育、信息披露、风险识别、风险提示,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交易权、求偿权、信息和财产安全权,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强化对金融机构销售环节合规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强化对违规机构的事后追责,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第四,防范金融风险。现代金融机构种类多、经营规模大、交易频率高、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金融很容易周期性地制造泡沫,每一次泡沫破裂都会给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深深伤害。当前经济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综合施策降低杠杆率水平,允许商业银行以债转股方式持有企业资产和股权,对高杠杆率、经营有前景的企业实施债转股,大力发展股权投融资。要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大对违法举债担保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防范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逐步向社会投资者开放不良资产转让市场,适当减轻处置不良贷款的税费负担,妥善处理企业破产案件,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实体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