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
[摘要] 目的 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由糖尿病孕妇所娩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础性的综合治疗,而对研究组患儿在采取基础治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治疗的方法, 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临床治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所花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4%),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均比对照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由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住院时间,对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以及肺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085-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又被称作为肺透明膜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新生儿肺部功能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导致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呼吸,临床症状包括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以及吸气三凹症等,除此之外,新生儿的肺部透亮程度降低,严重会出现白肺现象[1],这种疾病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致死原因,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因素包括早产、宫内窘迫、糖尿病孕妇等,其中糖尿病孕妇作为主要诱发因素,由于糖尿病孕妇所娩出的新生儿肥胖巨大的概率比较高,分娩过程比较困难[2],因此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治疗起来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对于这一类新生儿呼吸窘迫也比较关注,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采用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进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效果显著,该研究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由糖尿病孕妇所娩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其中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患儿的胎龄为29~38周,平均(33±4.1)周,体重在1600~4800 g之间,平均为(3200±1000)g。所有患儿均经过仔细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检查,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其中剖宫产新生儿由38例,自然分娩的则有12例。早产儿有10例,足月生产的则有40例。所有患儿中又包括巨大儿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病情、胎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等。给予对照患者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方法,具体步骤为对患儿在未娩出前就进行适量的地塞米松注射(肌内注射),此法的目的主要是使患儿的肺功能更加完善。然后在患儿娩出后进行持续的机械通气或者是进行正压呼吸,保持环境温度以及湿度适中,纠正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等,补充营养以及热量,适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预防。而对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该院采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为固尔苏(批准文号H20080428),在患儿娩出6 h之内用药,操作时将患儿放置于远红外辐射的平台上,保持平卧(仰卧)姿势,经口气管插管,将患儿的气道中的分泌物清除,然后注入固尔苏,剂量则根据患儿的体重来选择为200 mg/kg,药物的总注入时间需要控制在15 min之内,整个用药过程严格保证无菌环境。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进行严密的心肺监测。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临床治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所花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好转、无效。显效为患儿治疗后的2 d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得到改善;好转为患儿治疗后4~5 d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则为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一直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而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具体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n(%)]2.2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用氧以及时间、住院花费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花费方面,两组患儿所需的住院治疗费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用氧以及时间、住院花费情况比较[(x±s),d]3 讨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比较棘手的新生儿疾病,它的主要诱因包括早产、宫内窘迫、糖尿病孕妇等,其中糖尿病孕妇作为主要诱发因素,由于糖尿病孕妇使得高浓度的血糖经过胎盘进而进入胎儿体内,使得胎儿在母体内时血糖浓度较高,胰岛素刺激分泌增加,而促进肺成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4],而使得肝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合成增多,最终导致胎儿体型巨大,肺发育不成熟,分娩过程比较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治疗起来比较复杂,因此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关注,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疗效不明显,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究,外源性肺表面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治疗也在临床上逐渐占有重要地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包括脂类、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它的功能主要是对人体的肺泡表面张力有维持作用,一旦其分泌不足,则肺泡发生萎缩,导致肺功能不成熟,对呼吸功能产生阻碍[5]。通过该文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而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均比对照组患儿低,但在住院花费方面,两组患儿花费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由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住院时间,对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以及肺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 李欣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15):1425-1427.[2] 张荣媛,王旭,李守军,等.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36(6):430-434. [3] 覃安志,郑志勇,曾美红,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44):85-86. [4] 王玉英.糖尿病孕妇分娩期护理对足月新生儿并发症预防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38-39. [5] 金汉珍,黄得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