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2016-07-10 22:35王新旺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王新旺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经历着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其核心课程目标强调认识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素养,使学生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充分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在信息化背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视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单向的“传授式教学”,轻视双向的“探究式教学”;重视间接书本知识系统的“学数学”,轻视直接生活领域的“做数学”等。这些问题使学生“问”的技能未能受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由于受多方面影响,不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不同,在欠发达地区和非重点学校仍存在硬件设备不齐全、多媒体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妨碍了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概念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挑战传统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倡创建积极主动、富有生气的活力课堂。杜威曾说过,“我们构建的教育应能通过做事充分调动儿童天生的主动倾向,同时务必使这种做事能要求儿童进行观察,获得知识,和运用建设性的想象力,這才是改变社会条件所需要的教育。”在当今教育竞争形势如此严峻的状况下,问题导向式教学较充分地展示了这种教育的优势。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共同点如下:1.强调问题驱动。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鼓励学习者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及自身发展,创造问题型学习情境。2.强调学习者为主体。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构建知识,提倡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此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强调师生共同合作。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离不开学生的反馈。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与特点

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的制定要以此数学课堂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情境和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实际操作,重视教学过程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教学过程,并且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教师做好主导作用,全面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要充分考虑小学数学课程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运用教具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模型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特点

首先,内容之间联系密切。此教材按照“版块式”编排内容,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内容结构。教材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如对比关系、继承关系、并列关系等。此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利于梳理内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多样化问题的策略

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交流,为知识的意义建构奠定基础。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条件下创设的情境尽量凸显生活性。问题导入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此教学策略的理论来源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宜过难或过易,而且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入里,让学生学会思考,从思考中看到问题的本质。

(二)基于非良构问题的评价-反思策略

此方面的教学策略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作业布置、课后总结环节制定的。此处的关键点在于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非良构问题”。所谓非良构问题,即劣构问题,这类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中,且问题的表述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但具有多种解决办法或途径,对应地也具有多种评价方法或标准。非良构问题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恰当的非良构问题,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和调动课堂气氛都有益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质疑问题,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此策略体现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也注意学生学习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使评价主体更为多元化,有利于教师全面地关注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结 语

综上,者根据小学数学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三个步骤及教学三大环节,笔者制定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多样化问题的策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非良构问题的评价-反思策略三个层面的策略,并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多样化问题的策略分为信息化情境创设策略、问题导入策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为综合教具演示策略、转化对比策略、问题“试误”策略,基于非良构问题的评价-反思策略分为基于非良构问题的形成性评价-反思的策略、基于非良构问题的总结性评价-反思策略,该套教学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光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陈爱萍,黄甫全.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8.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偏向”不是好导向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