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晓杰
【摘 要】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就需要以新时期的环境与新时代学生特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状入手,分析产生原因,从核心管理、辅助管理以及疏導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在学生管理上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德育;学生管理;管理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
不得不说德育教育是老生常谈,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未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中被忽视,却总是在收效上有所欠缺。高校新时期的德育教育要继续加大力度进行培养与教育,更要以新时期的环境与新时代学生特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研究。随着95后的大学生进入了高校的殿堂,在社会上关于这个群体“毁了的一代”的标签下,他们的种种道德缺失现象凸显在人们面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集体主义淡化
初入大学的学生犹如脱缰的野马,在摆脱高中老师与父母的双重严格管理后,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由自己做主。自由的生活在缺乏规则的意识下逐渐恶化成散漫、随意,从而忽视了集体生活中“自由的相对性”。集体主义淡化,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迟到、旷课、无视课堂纪律等现象屡见不鲜,无视集体荣誉感、缺少团队精神。
(二)人文关怀缺失
步入大学的学生基本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18周岁给予大学生的概念是成年与独立,于是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独立的精神凸显,在学生的心理对独立的理解“独”远远大于“立”,久而久之变得更加自我,无论是参与学校活动还是完成本职工作都首先考虑到自己,缺少对舍友、同学的关心,甚至喜欢独断独行,缺少乐于助人精神。
(三)价值取向功利
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的所谓“非主流”其实就是学生希望通过另类的行为获得他人的认可。大学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但是每个学生对自我认可的需求逐渐增强的同时,逐渐将认可的途径与结果名利化。
二、当代大学生德育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问题的表征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活适应过程中的落差中,差距的产生需要发泄的途径,于是在对大学生活的过度憧憬与校园生活的差距、对脱离父母的过度自由与自我调控的差距、对网络游戏的过度迷恋与集体生活的差距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脱离了到大学求学的“本心”。
(一)对大学生活的过度憧憬与校园生活的差距
在上大学之前对大学的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美好的设想,带着这些期望步入大学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失落,总觉得现实的生活与自己曾经设想的不太一样,有的感觉差距大些、有的感觉差距小些;于是略微小一些的差距通过自我调节可以获得解决,而一些的差距过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从落差感深入到失望、失落甚至放纵自己。
(二)对脱离父母的过度自由与自我调控的差距
没有进入社会的学生在自我调控能力上比较欠缺,在脱离父母后学习与生活上的无拘无束中淡忘了规则与规矩,忽视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上的规定,我行我素,使学生在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与人文关怀渐行渐远,如果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大学过渡阶段的关键环节,实现学生的自我调控,那么会在德育管理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网络游戏的过度迷恋与集体生活的差距
网络的发展为日新月异的生活带来的数不清的益处,但同时褒贬不一的网络游戏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学生中玩网络游戏的人数众多,适可而止方为上策,但是很多学生为了网路游戏不眠不休、甚至挥霍了自己的生活费。而进入大学后的集体生活总会收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影响,付出与回报在集体生活中从长期看是一个守恒定律,但在短期内常常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使得一部分缺乏恒心与毅力的同志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甚至于有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游戏寻求虚拟社会的提升与认可,来满足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落差。
三、学生德育问题的应对管理策略研究
(一)以行为规范为基础的核心管理
以行为规范为基础的管理是指学生管理中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了学生的纪律管理、出勤管理以及寝室管理。强化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明确管理制度,确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过程记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变化进行点距式跟踪,在加强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知性教育基础上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道德实践,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将学生管理、社会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划入成长档案“学分制”考评条件。将社会活动纳入到道德考核评价中,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社区活动、院校活动等以及实习期间的企业评价,弥补了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的沟通缺失问题。
(二)以校园生活为基础的辅助管理
以校园生活为基础的辅助管理是指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通过辅导员、在校学生与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沟通与了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或者建议,通过这种辅助管理从侧面加快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速度,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获得生活中帮助的同时体会到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
(三)以情绪抒发为基础的疏导管理
在辅导员和学生会中建立心理疏导站,在每个班级设立不挂牌的心里疏导点,通过组织主题活动和个别谈心,为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情绪波动提供发泄与疏导的机会和途径。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拦路虎,虽不构成心理疾病,但是负面的心理情绪对学生在大学中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是不利的。以情绪抒发为基础的疏导管理是指针对学生的情绪问题要通过疏导、发泄使学生宣泄出来,而不会憋在心理日易沉积,通过恰当的疏导与沟通来实现疏导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元林,陈春萍等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2]徐小莉.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J].祖国.2014.
[3]许劲松,韩学芹.新时期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