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慧
【摘 要】创业是人们创造社会事业和社会财富的社会活动,要想成功创业,需要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是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素质的综合集成。本文笔者谈了创业心理素质的含义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大学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 国家通过各项政策积极鼓励、 扶持大学生创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然而创业却并非易事, 在创业成败的诸多影响因素中, 创业心理素质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具有创业意向或已经参与创业的学生较多。但深入研究可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创业心理素质,很多学生的创业只是停留在想象阶段或者刚起步不久变夭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大学生创业中创业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是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及环境等相关要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心理特征。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观性前提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创业心理素质不仅是影响创业的主观要素,也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关键。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就业市场已从卖方逐渐转向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大学生创业必然成为就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创业机制日趋完善,为大学生的创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和能力水平的有限,自主创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要想在强手如林的社会竞争中创业成功,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而创业心理品质是决定一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高校应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创业实践中让大学生不仅成为岗位的“工作者”,还应成为事业的“创造者”,更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训练与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体创业心理素质的提高,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对高校就业创业培养模式的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问题
(一)缺乏创业意识
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有强烈的愿望,对创业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个人憧憬着能够通过自己创业实现心中理想。然而,对创业的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认识不足,一旦遇到创业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放弃创业的念头,导致创业失败。
(二)挫折适应能力差,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的挫折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是衡量其是否适合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一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普遍表现为承受能力弱,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一是中国的大学生意味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照顾,再加上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一些大学生忽视了对自己其他方面能力的锻炼,没有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这就导致其难以承受创业危机带来的打击。二是在主观上,一些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或是受他人的影响,因而在未考虑其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投入到创业大军中去,一旦遇到风险,便手足无措,应付不了。三是创业具有风险性和未知性,在创业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三)缺乏相应的创业心理教育,创业心理素质不高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创业教育越来越多地被众多高校所认可,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培训、创业园区不断涌现。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与创业教育配套的创业心理教育,由于相关创业心理教育的缺失,很多大学生往往把创业看作严峻形势下就业的替代品,把创业看作是一种浪漫的冲动,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心理调适有限,心理素质不高。
四、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提升的对策
(一)构建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创业心理素质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创业心理教育内容应体 现在创业教 育 课程体系中。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利用专业课的教学来有效拓展和延伸创业教育,同时构建起符合高校自身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如开设《创业心理学》、《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课程的讲解中,要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精神、树立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认知。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意志培养”、“人际交往”、“个性塑造”等与创业心理素质相关的内容增加进去,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提高他们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形成积极的创业心理资本,激发他们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潜能。
(二)大学生要自觉心理调适,增强创业韧度
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创业中暂时的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不要让暂时的困难成为创业前行的拦路虎。阶段性的挫折,反而会给大学生创业者再起步、再努力的机会,搭建了通向成功的另一条道路。因此,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创业挫折的归因,自觉加强心理调适,培养较强的创业心理素质。首先,大学生要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认知的规律,寻求心理专业培训机会,提升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大學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客观辨证地看待创业中的压力和矛盾,学会主动减压,尽力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勇敢面对和有效应对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境界。最后,大学生要强化创业心理磨练,依托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心理素质拓展等载体提升心理的适应性和韧度,培养较强的抗挫折耐受力。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态度,坚定意志,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找准方向,百折不挠地去实现自己的创业价值和目标。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业指导水平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高校应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使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对创业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培训班、参加创业相关活动、企业家创业经验交流会、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丰富教师的创业理论,积累教师的创业经验;从大中小企业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做创业导师,为学生现身说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
(四)把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学生具有地域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创业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保护,要将创业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宣传健康的心理常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品质;针对不同特点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疏导情感、缓解压力,构建完善人格;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逐步扩大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加强高校学生抗挫折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始料未及的困难和压力,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障碍,所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通过心理素质培养,提高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底线,锻炼学生战胜困难、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毅力和决心。
(五)举办讲座,开设大学生科创项目,营造创业氛围
当前高校大二学生是非常值得重点关注的群体, 他们度过了大一的适应期, 并且已经开始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在这个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非常合适的。 因此, 要积极鼓励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業参加不同级别的科创项目,对于创业立意好,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学校要给予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并鼓励创业团队走出去, 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创业项目。 对于取得一定创业成绩的学生或团队, 学校可以给与适当的学分奖励等等, 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中来, 在全校上下营造人人想创业、 人人能创业的良好氛围。
总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多环节的实践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培养链,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抗挫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参考文献:
[1]葛莉.就业竞争力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2
[2]车丽萍.大学生创业力心理教育机制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
[3]周忆如,车丽萍.全球化时代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