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糖尿病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6-07-10 11:11倪淑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倪淑燕

[摘要] 目的 针对普外临床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49例普外临床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经围术期及饮食护理,对49例患者血糖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使患者围手术期顺利度过,没有1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全部康复后出院。 结论 对普外临床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可使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显著降低,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普外并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163-02

随着近年来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糖尿病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并继心脑血管,癌症后逐渐成为临床中第三大非传染病,而糖尿病患者在外科临床手术患者中也逐年增加。麻醉和手术等一些应急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代谢状况,使手术不断增加复杂性和危险性[1]。因此,一定要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到一定范围才可以实施手术,进而使患者术后有效避免和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主要因胰岛素存在分泌缺陷或损坏了生物作用,或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症状时间较长,而容易引发眼、肾、血管等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及不同程度的损害[2]。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遗传因素。1、2型糖尿病都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发病在临床中呈家族遗传倾向,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5%~50%都具有家族病史,临床中超过60种遗传综合征都同时伴随糖尿病。参与1型糖尿病发病的患者存在多个DNA位点,其中多态性关系最密切的要属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在2型糖尿病中已发现如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线粒体及葡萄糖激酶基因等很多基因突变都较为明确。

二是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进食较多,不断减少体力活动而引起肥胖,2型糖尿病使具有更高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具有更高的发病率。1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异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在柯萨奇,风疹及腮腺病毒等很多病毒感染后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对胰岛素β细胞产生破坏作用。

2 患者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49例普外临床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26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5~76岁之间,平均年龄(53.6±2.4) 岁。其中有17例患者为胆石症,14例患者为甲状腺,6例患者为阑尾炎,9例患者为腹股沟疝,2例患者为胃癌,1例患者为结肠癌。有46例患者具有糖尿病史,都属于2型糖尿病。收集的患者中,有47例患者切口为一级愈合,2例患者切口为二级愈合。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3]:一是心理护理,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融入住院环境,避免因环境而产生不安情绪。入院后若发现患者具有糖尿病,而且没有充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要向患者宣教好糖尿病相关知识。患者心里恐惧十分容易影响血糖指标的波动幅度,只有让对患者对控制血糖加深理解,才能使其提高术中及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获得使其血糖指标保持稳定。

二是对患者血糖进行严格监测,特别是患者术前的血糖指标更为重要,通常每天要检测7次。应掌握患者用药情况,特别是胰岛素的具体应用情况。患者如口服降糖药,可在术前一周左右将降糖药停服,改用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以提高血糖控制的效果。很多医疗人员都已达成共识,认为应控制患者全血空腹血糖在5.7~8.2 mmol/L是较为科学合理的,随机血糖不可高于11.0 mmol/L。控制尿糖在-~+之间较为合理。

三是对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等准备工作,尤其是检查患者心、肝、肾等器官。协助医生将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尽可能改善,进而使患者提高耐受力。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做好清洁工作,抗生素在术前要做好预防性应用,肠道也相应做好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全麻患者的一般护理是在清醒前偏向去枕头侧,口腔易流出呕吐及分泌物,以免产生误吸,清醒后按照实际需要对患者体位姿势进行调整。结合手术部位对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去枕平卧姿势6 h后对体位进行安置。术后采用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吸氧采用持续低流量方式,按照医嘱采用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术后室内应保持整洁环境及空气流通,陪护人员应进行相应限制,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2.2 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具有更明显的手术应激反应,因此术后由于受到应激反应影响而升高血糖指标。术后可采用指尖血糖监测仪对患者血糖指标每2 h进行一次监测,对有关数据详细记录。对患者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纠正,滴速应随时进行控制,对患者体征及状态注意观察。患者若发生止痛应引起注意,对受压及手术部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肺部及泌尿系发生感染。监测时应特别注意患者表现,如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应采取有效措施。患者术后6 h应采取半卧姿势,尽早开始一些活动。根据患者胃肠恢复情况,逐步到术前采取糖尿病少量多餐的饮食结构。

3.2.3 引流管护理 对引流管应固定良好,达到引流通畅效果。详细告知患者引流管使用的注意事项,以防引流管产生扭曲受压及滑脱,对引流液性质、颜色进行密切关注。若发生异常就要向医生及时报告。每日要定时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更换引流袋,以避免发生逆行感染[4]。

3.2.4 护理切口 在外科临床中,切口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应对患者体温变化密切关注。使患者切口部位保持干燥,对切口是否存在渗血,感染等情况注意观察。渗血过多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将切口敷料进行更换,换药时采取无菌操作方法。

3.2.5 指导饮食 外科手术容易耗费患者大量体能,而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易引起患者负氮平衡。因此临床治疗不仅要用药合理,还要基于调理患者饮食,对糖尿病手术患者饮食进行科学指导,根据食物性质,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因糖尿病引发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更适宜清淡饮食,应添加富含善食纤维的食物。腹泻患者采用无麸质食物,大便不通畅患者适宜蔬菜并多饮白开水,也可采用乳果糖等药物利于通便,不能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应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制定定时定量的饮食计划,不可吸烟饮酒。胰岛素注射半小时后,应确保患者进食,否则容易产生低血糖。

3.2.6 指导活动 鼓励患者在术后应加强活动,以免发生肠粘连。早期可指导患者在术后一至两天进行轻微的床上活动,中期按照患者手术位置及耐受力,适宜采取离床活动,并将活动范围和活动量适当增加至患者无疲劳感即可。促进患者肠道恢复功能,及时进食以利于对血糖的控制,康复期应按照患者不同爱好,采用有所区别的活动方式。指导患者由慢至快,活动量循序渐进地增加。应在饭后1 h活动为宜,每次活动时间在30 min~1 h即可[5]。

3.2.7 护理皮肤 患者床单应保持洁净,个人应勤剪指甲,以免将皮肤抓破而引发局部皮肤发生感染。若出汗较多,患者衣物应勤换,使皮肤保持整洁。对受压皮肤进行适当按摩,以免发生压疮现象。

4 讨论

外科手术作为临床具有创伤性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糖尿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降低抵抗力并使手术增加一定的风险。而手术应急又加重了糖尿病患者加重代谢紊乱,进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有尤为重要。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研究,可以看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使患者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协助患者将恐惧等不良情绪释放,耐心向患者解释,使患者对糖尿病提高认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可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保持良好状态,才能对手术积极配合。术后基础护理应做好,对患者血糖变化密切关注,按照医嘱采用降糖药,使患者血糖指标保持正常,若发生高血糖低血糖反应可及时发现,使患者有效维持营养。利用对饮食的合理调整,用药和血糖监测,使营养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力不断提高,才能有效避免发生感染及一些并发症。这需要在临床护理中,不断提高责任感,患者病情若发生变化应及时发现,才能制订出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案,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杨泽,佟之夏.21世纪的糖尿病防治[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36-42.

[2] 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6-82.

[3] 林静之,周忠复.白内障与血糖关系讨论[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8(16):49-53.

[4] 刘克喜,吴勤娥.应激与应激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7-165.

[5] 陈连清,林美琼,莫思静.外科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4(18):61-64.

(收稿日期:2015-12-23)

猜你喜欢
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炎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分级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