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2016-07-10 10:40王华敏张孟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糖尿病

王华敏 张孟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纳入200例(360眼)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100例(176眼);对照组100例(184眼)。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主,以降糖药物控制患者的血糖,加强血糖水平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连续1年的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159/17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140/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结论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优于常规治疗法。临床上可对该种治疗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胰激肽原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108-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及饮食改善等,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的提升[1]。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占5%,需引起高度重视[2]。糖尿病的发生不仅导致患者出现多汗、消瘦等症状,同时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导致患者失明,临床上也十分重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预防及治疗[3]。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该次调查中,该研究纳入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纳入的200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分析胰激肽原酶对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他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共收治200例(360眼)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男118例,女82例,患者年龄为40~72岁,平均(60.9±2.4)岁。其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中的糖尿病标准;早期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参照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分期标准。以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100例,且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且该次调查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对于该治疗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且治疗重心在于降低血糖。了解患者以往的治疗药物,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指导患者按照原本药物继续口服治疗,或联合、或更改其他降糖药物,以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还需改善患者以往的饮食习惯,为患者推荐营养膳食,每日监测血糖等,控制血糖值低于8 mmol/L[4]。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详情如下: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089),空腹状态下口服给药,每日120~240 U,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1年的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指标

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视力提升至少2行。经临床检查,患者血管瘤未见明显的增加,病情未恶化;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视力提升至少1行。经临床检查,患者眼底病变较为稳定;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视力提升不足1行,甚至病情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由该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159/17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140/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安全性分析

该次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明显的上升,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对血管造成侵袭。早期视网膜病变即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5]。早期视网膜病变主要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其全身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出现改变,使得内皮细胞变薄,损伤患者的内屏障功能。此外,血管内的液体可渗入组织内,对患者的视网膜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需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甚至可导致失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但仍存在一部分患者对于自身并发症了解不足,日常不愿意积极入院检查等,至视力下降时才入院就诊,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6]。

对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上主要以控制血糖治疗为主。通过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机体的高糖环境,消除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但存在部分患者其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或出现血糖控制波动等[7]。这就使得视网膜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因此除了基本的治疗外,加强患者对于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往往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及早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视力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该次调查中,该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献报道指出,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堆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系统、蛋白质酶C的活化作用存在密切的关联。使用胰激肽原酶可对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改善,减轻患者视网膜缺氧、缺血等症状,进而预防患者微血管瘤的发生。以胰激肽原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等特点,积极改善了患者的微血管循环障碍,提升患者的视力[8]。经该次调查结果可知,治疗后患者病情获得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调查结果提示,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眼底情况,提高患者的视力,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连续1年的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使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口服给药方便快捷,积极改善患者的视力,临床效果显著。使用胰激肽原酶,可预防血小板聚集与黏附,改善患者受损的内皮细胞,改善眼底微循环。并使得患者的胰激肽原酶不断的降解激肽原使其转变为激肽,提高机体的激肽水平。且胰激肽原酶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顾杰,赵东生.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120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70-1171.

[2] 韩梅,陈松,张树丽,等.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初步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2,10(3):198-201.

[3] 姬秋红.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110-111.

[4] 蔡军.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5例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9):119-120.

[5] 戚纪周,刁建华.胰激肽原酶片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68-169.

[6] 刘晓琳.胰激肽原酶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1(12):139.

[7] 宋晓,王朋波,张书信,等.胰激肽原酶联合至目明合剂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9):109-110.

[8] 胡涛,陈奕名,杨海波,等.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选择性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25-27.

(收稿日期:2015-12-10)

猜你喜欢
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围生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