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优效思路

2016-07-10 00:59王海涛
师道·教研 2016年8期
关键词:师生优化情感

王海涛

“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可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多层次的,它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根据我校最近的一次调查分析统计,课堂效率较高的仅占60℅,一般的占30℅,差的竟达5~10℅,这和课堂教学优化程度有极大的关联。因此,为了针对课堂的可靠性较差、效率较低、质量不高这一教学事实,我校从2005学年开始把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校本科研课题,以优化课堂教学工作为操作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要贴近教材,必须从优化知识结构开始,强化教学辅助,让师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这句话提醒了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使学生有所受益,就要依靠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提取真实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让教学的知识结构更加合情合理。因此,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结构,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与调整教材,优化教材结构,强化教学辅助,才能让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像在讲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七年级下册第12课)一课时,可以设计两条线索主线,即政权的建立和国家的巩固,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给课文补充知识要点。一方面优化了课文内容比较繁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优化了师生互动的学习环节,让教师不再固定教学框架,而是随着课堂的变化而变化,对课堂节奏作出恰当的调整,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二、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必须以优化师生互动为本,实现生本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发展者

教育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这明确告诉教师:一堂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课堂教学模式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乐学和爱学。比如在《科举制的创立》一课中,我是在对比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体验科举考试制度,实现师生互动。就对比的问题是:

假如你是中国古代的学生,你会怎样实现金榜题名时?(教师)

假如你是今天的学生,你又是怎样考上大学的?(学生)

由于学生对科技制度的知识了解比较肤浅,必须教师扮演古代的书生,身体力行地参加科举考试,十年寒窗苦,才能鲤鱼跳龙门。而由于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考试,扮演今天参加考试的学生,一定得心应手。这样的结果是让师生的互动在对比和归纳中,古今结合,共同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情感互动。师生有了情感的共同交流,学生自然在课堂中就拥有较多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思考、讨论问题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再多向交流,满足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发展者,实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化 。

三、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必须以优化情感活动为主,凸显教育实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实践者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这明确告诉教师:一堂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参与教学为主线,以历史为鉴,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创造。让学生对知识的情感由历史的发展,过渡到真正的生活,顺其自然,且水到渠成。例如,在课堂上讲述《大变革的时代》(七年级上册第7课)我是连续设置了三个情感疑问:

1. 如果你生活在这个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的时代你会做什么?

2. 如果你是改革家,你会游说战国七雄中那个国家进行变法呢

3. 你是今天国家改革的小主人,你们应该为改革做些什么呢?

设置情感教育,让学生以今天改革小主人的身份,去亲身体会和参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的突变,体验改革对社会和国家的重大作用。情感教学模式是以情感教学心理学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并配有情感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但这一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以认知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它只是根据教学中情感本身的活动规律,以情感为主线,从情感维度规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以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其他认知教学模式,相反,结合运用是对其他认知性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四、课堂教学要贴近社会,必须以优化反馈练习为主,落实实时监控,让学生成为能力的驾驭者

对于今天的历史课堂教学,由于内容的繁多、时间的有限和教师的课堂把握等因素,造成课堂缺乏最多的就是对学生把握知识的实时监控。因此,历史课堂练习的设置就必须成为主线,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化和巩固知识。心理实验表明,及时反馈以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可见,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和评价,是和优化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根据我校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凡是学生认同的课堂,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教师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课堂进行实时调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我在上《美国的诞生》(九年级上册第12课)一课时,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育学生结合语文所学小说的三要素总结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一个较好的反馈事例。问题表格是:

除了巩固学生刚刚所学的知识外,并且由学生的反馈引出新的教学要点,即独立战争的重要历史人物——华盛顿。这样一道练习可以构建多向多控的反馈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反馈信息中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和“学”。而且师生反馈调控的完美结合,必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反馈的优化途径来看,可以灵活多样,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趣味引导等,这完全有利于教学知识的全面交流和提高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

五、课堂教学要贴近价值,必须从优化赏识评价做起,发扬养成教育,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收获者

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表扬技巧,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的教育界比较提倡赏识教育,尤其是在小学更加流行,这就为初中教学优化赏识评价提供了基础。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和潜能开发为核心,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要用内外结合、开放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整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广州的历史开放式评价体系是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它特别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让学生从多方面、多途径实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了自我的价值观,教师对他们的取向,不要妄加评论,但要加以引导和辅助。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教师的赞赏评价,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思,并且加以知识再创造,成为了知识的发展者,有什么比这更让课堂教学成功呢!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师生优化情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