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四导一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16-07-10 09:03蓝宇华
师道·教研 2016年8期
关键词:环节美术教学策略

蓝宇华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实施方案,它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主体。“四导一促”是一个代名词,“四”代指美术创造周期的四个环节,即:激发、探索、创造和评价;“导”代指策略,是在四个环节上分别设计相对应的策略进行引导;“一” 指共同;“促”表示结果,即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四导一促”教学策略的建构

“四导一促”教学策略所借助的创造周期的方法是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改进而来的,即:激发、探索、创作、评价。其中,激发环节具体体现教学策略中“一导”, 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想法的来源、问题的发现及兴趣点;探索环节体现了“二导”的策略是指学生是怎样对问题进行考虑的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创作环节体现了“三导”的策略是指草图的设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改变最初的想法、最后决定的方案。评价环节体现“四导”的策略是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是什么等。

此创造周期更为注重的是为创作服务,由于创造周期的四个环节与初中美术课的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创作体验、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相吻合,比较容易得到各个环节相对应的教学实施策略,对思维教学更有指导性,把它运用到整个美术教学中,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见图1)

二、“四导一促” 教学策略具体实施

1. 一导:激发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产生于需要。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真正学习需要,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必须靠教师在生生交流、师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激发与培养。本环节我们采用了“分派学习卡,团队设疑”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分发学习卡。学生通过对学习卡中知识点的理解,把本课的知识按难易程度分为自己能力可以解决、小组合作能够解决以及需要教师教学引导才能解决分为三个层面,以小组的名义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让老师整合出由学习小组筛选出来的难点,并以此生发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破难点,这样体现了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而并非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而且,有利于把时间落在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

2. 二导:探索环节

(1)思维导图策略

人的思维活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思维能力是由思维品质反映出来的。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多个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通过思维广阔性的训练,可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思维导图的形式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步教学,目的在于分散难点,层层深入。如在岭南版14册美术《花卉与纹样》一课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花卉原形到图案化,再到装饰美化两个部分:一是针对花卉的结构特征与不同视角做多种外形的概括与平面化图案表达的思维发散;二是针对构图形式与变化方法做图案装饰化的思维发散。另外,我们在原型到图案化、图案的装饰变化这两个知识点上分别作了3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这种思维的发散训练必然带来学生开阔的思路和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2)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而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把前一阶段学生从学习卡中筛选出来的学习问题进行整合后化作学习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由此,我们就创设了一个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的教学情境,把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导的多维互动性教学;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将教师课前个人的预设性教学设计转化为课堂中根据学生自己的疑难问题而开展的生成性教学。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得到实现,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3)小组汇报引发全班智力激荡

在第一阶段训练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的能力与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之后,首先由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成果,然后由老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通过理解性提问、推理性提问、质疑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探索性提问、反问法提问、激问法提问、追问法提问等形式,引发头脑风暴,引领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不断深化对小组学习成果的理解,使学生从“无疑”到“小疑”再到“大疑”,即宋朝理学家陆九渊所说的那样,“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这样的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便形成了“发问与答复问题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品质,以奠定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3. 三导:创作环节

美术教学的成效往往需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效果来体现。然而,目前学生的作业令人堪忧:一是时间不够;二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三是学生在老师范例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学生的作业脱离不了老师的范例;四是学生的思路不清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领域两大层面,我们制定了一套作业策略,采用了梯度作业设计和多样化作业形式的策略,其中多样化策略包括作品或案例分析、主题创作引导、创意说明、以及作业的多种表现形式。当然,这几种作业形式并非在一个课题中全部运用的,在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采用不同的作业形式组合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独创性。

4. 四导:评价环节

美术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针对画面效果来进行的,至于里面的创作思维、设计思维是怎样展开的,经常受到忽略,而这偏偏是思维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此外,一般学生的课堂作业是在临近下课前几分钟或下一堂课上课前几分钟进行简单讲解,没有发挥评价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把教学评价分散到各个教学的环节中,并制定了评价量规。评价量规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向落实,也方便教师更好的实施。它不仅注重效果评价,还注重思维过程的评价,并采用了多主体的教学评价。既考虑评价项目的多样性又关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总之,我们坚持发展性的评价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中试图改变学生对于美术技法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鼓励具有个人独特性的表达,从而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为了突显我们的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三、初中美术“四导一促”教学策略的教学成果

从学生课堂观察记录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学习氛围很好。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热切的想提出学习卡的疑难问题、迫切的回答问题、对老师的追问、反问等能够大胆的回答并能很好的应对,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认真完成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并能主动邀请老师参与本组的讨论、对他人的作品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细节都充分的体现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充分展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建立创造性思维文化氛围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我们在学生作业之前采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引导、作品或案例分析、创作理念图等策略有效的改善了学生面对美术作业无从下手的状况以及作业呈现出单一的现象,使学生的作业呈现出多样化,创新的一面,并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比如在《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课题中,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长信宫灯”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并结合现代科技,对“长信宫灯“进行再创。有的学生是通过对“长信宫灯”的历史背景、造型、采用的科技工艺、色彩感觉等角度去分析,以赏析和评价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卡通造型,根据长信宫灯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再创和再设计。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环节美术教学策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创意美术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