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红
高中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有限使得心理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进一步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我校于2011年开始设置班级心理委员,进行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班级心理委员也成为心理教育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
培养成熟的高中学生心理委员,必须有适合心理委员成长的环境、科学的培训制度、合理的培训内容、严谨的工作制度和合理的评价机制。
1. 融洽的成长环境
心理委员的个人成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实现个人价值、促进自己和班级同学的联系更紧密。因此,心理委员不同于班干部。心理委员要得到同学的认可、接纳,除心理委员本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学校必须营造一种氛围,支持心理委员开展工作,让心理委员觉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同学觉得心理委员阳光无私,是可以信赖的心灵助手。
2. 严格的选拔制度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热情真诚;观察敏锐、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有敬业与奉献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这是成为心理委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心理委员的甄选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第一,要确立选拔条件;第二,要明确工作职责;第三,要公开选拔程序。选拔过程其实就是宣传过程,让心理委员更为大家所了解。心理委员选拔出来后,不妨在学校层面通过宣传、广播、报刊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示和宣传。
3. 科学的培训制度
心理委员选拔出来,必须及时进行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任上培训和跟踪辅导。由于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大,课余时间比较紧张,培训就要因时制宜,灵活安排,但必须有保障。一是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组培训和个体辅导相集合的方式。二是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心理辅导会谈技术、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高中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心理危机评估技术和自杀干预策略、不同流派心理治疗方法简介等。三是培训形式,可以包括专业讲授、座谈交流、团体辅导、主题性自我学习(网上学习)、案例跟踪辅导等。
4. 严谨的工作制度
心理委员的成长不仅需要培训,更需要在开展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这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制度。一是定期报告制度,定期汇报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方面情况;二是危机预警制度,及时反映班级中存在或潜在的危机事件;三是日常普宣制度,多层次多阵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是专题调研制度,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工作;五是定向沟通制度,加强本班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心理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六是专人联系制度,加强与相关学生、舍长或老师联系。
5. 多样的发挥空间
心理委员要成长,必须搭建多样化的载体,提供更多的平台,才能让心理委员发挥作用。一是资源平台。学生会、团委、文学社、广播站、宣传栏、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均是重要的学生活动资源,心理委员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开展相关活动。二是活动平台。节假日、纪念日、班会课、校运会、家长会等活动均可以成为心理委员开展活动的契机。三是虚拟平台。博客、班级主页、心理专题网站乃至微博、微信等均可成为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阵地。
6. 合理的评价机制
心理委员由于是新生事物,本身开展工作就需要探索,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心理委员的工作。因此,给予心理委员肯定,奖励优秀心理委员更有助于朋辈互助模式的深入推进。可以将心理委员自评、班级同学评价、班主任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评价进行综合,每年设立固定的名额作为心理委员优秀的评定,树立好的榜样。
心理委员是朋辈之间相互调节心理健康状态的组织,它主要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学习积累和行为训练。成熟的心理委员组织,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使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确保高中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