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搭上互联网快车

2016-07-09 20:52彭训文
科学导报 2016年62期
关键词:活化藏品故宫

彭训文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个H5页面,动画里的主角是明成祖朱棣,他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说唱,玩着自拍,用微信、QQ等和自己的后宫和大臣联络。这是互联网公司腾讯和故宫博物院达成合作的一个预热片,却让更多人看到了火热的互联网行业对传统文化遗产革新的可能。

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物藏品收藏地,600岁的故宫如今所探索的,是文化遗产如何活化的模式。

如何让以博物馆藏品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呢?如今十分流行的“互联网+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腾讯和故宫合作所展示的,是经典文化形象如传统山水画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变身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文化消费品。此外,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人们能够在家里欣赏那些尘封在博物馆的藏品。如果这种数字化程度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还能够通过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改变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传统认识,并对如今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姿态给予指导。

如果用文学词语来描述,这很像一种现代化的“翻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就是一种“将消失的遗产带回当代”的翻译过程。故宫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在物与人,人与人,历史与现代,甚至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简单的数字化重复和再现只是起点,只有经过包括文化创意创新在内的文化解读和翻译,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文化遗产才能说完成了活化实践。

需要说明的是,过于高估原生态文化的成熟程度,或者过于低估文化遗产在商业上的实现难度,都说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现代化翻译还不成熟。

当然,全面展开文化遗产的活化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其中横向牵连着艺术生态系统的诸多环节,纵向则面临着历史积习和现实的纠葛。可喜的是,现在“互联网+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

猜你喜欢
活化藏品故宫
大别山精神在红色小镇打造中的传承与“活化”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雪中故宫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活”化英语思维,期待会在一瞬间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