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平
36岁,一个不算小的年龄,好在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虽没成器也没成名更没成家(本就没敢指望过哦),却也有些许体会和感悟,不妨说与大家听听。
《说苑》中有这样一句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是晋国乐师师旷鼓励晋平公晚年学习的故事中的一句,它所提倡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有其现实意义,这种意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共识,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中,也热切地投入在这个“学无止习无涯”的滚滚大潮中。
学历的进修、“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集体(小组)性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甚至两三个人的言语交流都是一种学习的途径,“自学”更是各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而且经过多年的体会,还对这种学习方式情有独钟,私下里认为——“这边风景独好”呢。好在哪呢?且听我一一说来——
一、时间的随机性
它可以是手捧经纶纲章的昏天黑地的苦学,也可以是在睡前醒后茶余饭后一小时段的浏览翻阅,还可以是等人候车的时间间隙的吟诵背记,时间或长或短权由自己拿捏和把握,长可通宵达旦,短可三五分钟,进能功退能守,少了几分压力和紧迫,多了些许怡然和自在,有如在自选超市捡拾商品一般收放自如随心所至。
二、地点的灵活性
可以是办公室的正襟危坐,也可以是斜倚沙发床头的信手拈来,还可以是站台、车厢、公园中的乱中取静,环境或大或小,或安静或嘈杂,难得的是这一份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悠然,享受那种徜徉在精神家园与纷繁隔阻开来的王者般的唯我独尊。
三、内容的广博性
他可以是天文地理,可以是古今中外,可以是鸳鸯蝴蝶,可以是伦理纲常,可以是政治,可以是经济,还可以是小儿为什么夜哭……只要你愿意,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都可以攘入你的书桌书架或书包,聚宝盆聚纳百宝一样为你所有,为你所用。
四、目的的专一性
身为社会人,需要你做的事说的话写的文是多杂的,也许昨天一次慷慨激昂的“爱岗敬业”的演讲,今天又要完成一篇“還我绿色家园”的倡议书,明天又要论“战争与和平”“人文与物质”……每个领域我们不都是内行都是强项吧?这时自学的目的专一性就突显其优势:或看书或上网查资料找出处,或找资深人士探讨请教追根求源,只要有目标,尽可以把搜罗来的知识浅尝一次、恶补一把,丰富到你的人、文、话语里,活脱脱半个专家赫然人前。
诸多优势,勿需赘言,如果说上边稍许有些调侃地说了自学这种学习方式的优越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再谨小慎微地说说自学的感受及收获吧。说谨小慎微,表达的是我的一种谨慎和虔诚,因为学问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管我思想的深度是否到位,但我保证,我的态度是到位的了。
一、学与习
学,是由不知到知模仿的过程,习,是知而反复模仿练习的过程,孔子说“学而实习之”是快乐的事情,我理解学是从理论中来,习是到实践中去。我在看《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时,其中有这样几段内容:“……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你应当首选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这使我联想到我上四年级的儿子,每次试卷发下来,我发现语文都是在“阅读分析”的题型中丢分,这说明孩子没掌握阅读的方法,更没读懂短文的全部内容,或者连问的是什么都没读懂,怎么能不丢分呢?上面我摘述的几段话给我带来启示:如何能让孩子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使阅读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的能力呢?我用游戏的形式和孩子做了一次尝试,我找来一摞纸,和儿子说“今天咱俩做个游戏”,儿子兴致盎然,忙问什么游戏,我说游戏的名字叫“哑巴传书”“从现在开始我们都不说话,我们把想说的想问的写在纸上,把回答的内容也写在纸上”于是,这样一段对话产生了“妈妈:上次说去肯德基给你过生日能得到礼物,可咱一直没去,你说什么时候去好呢?
儿子:这个周五去吧!
妈妈:不知道会是什么礼物啊,会是书包呢?还是小水壶呢?
儿子:但愿是书包,因为我已经买了一个漂亮的新水壶了。
妈妈:是啊,我也希望是书包,更实用些。
儿子:那我和阿慧说说,让她送咱书包。
妈妈:阿慧是谁啊?
儿子:是肯德基的大明星啊,上次咱去那,她还和我说话着呢,您忘了?她在肯德基的服务员里最漂亮了。
妈妈:噢,那她会送咱书包吗?
儿子:试试吧,熟人好说话嘛!
妈妈:好吧,不过我有些担心:本来周五不是你的生日,我们说是你生日,是不是算骗人呢?
儿子:那怎么办呢?
……”
整整两页纸被我们飞快地写满了,思维是活跃状态,儿子能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我传达给他的信息,而且能流利地书写,错字在此次“传书”游戏结束后给圈画下来,并让其改正。采用任何形式的最终目的都是“教育”,这段对话最终在思想上、行为上的最终认同的结果是:不去肯德基过生日了,等到明年9月17日的到来,这个日子、这个活动已经成为孩子心中一个美好的期待了。
这种学是从理论中来,习是到实践中去的体会是我感受颇深并愿意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验行的。
二、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也就产生更多的疑惑。“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也说的是思和学不能偏废,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如果把我们比喻成想在知识的浩淼的天空翱翔的鸟,那么学和思就是我们的双翼,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时刻努力让自己的双翼丰满和坚强,均衡发展,所以在学习中我每读一篇文章必定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感想。比如,我读了《学前教育》刊物中一篇文章——“欧洲幼教考察之反思”,作者把考察中看到的场景稍加笔墨点画——“儿童的自由度相当大,令我惊叹……儿童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征求家长的意见),结果是几乎每一个班里都有一部分儿童外出了,另一部分儿童仍留在班级……又如,混龄班教室里,大孩子可随意把尚在婴儿车里坐着不会走路的孩子‘抱出来确切地说是‘拖出来,放到一旁的地上,然后几个大点的孩子一起逗婴儿……”作者没做更多的主观评论,只是引发断想:“国外的许多教育现象尽管先进性创新性毋庸置疑,但本身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尚待改善之处,可是却常常被学习者、借鉴者给予较多的合理化解释,使之在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近乎完美以致神化……”读罢这篇文章我写下如下感想:很理性的考察后思考。确实听得太多的是“人家外国……外国家长……外国幼儿园……”一副艳羡的神情和语气,真好象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了。总是自我否定、妄自菲薄也是不足取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同样应该去糟粕、取精华、辨证地学习和接受。再比如,阅读《快乐》一文,我感受到作者感情的“真实!真切!真实于‘感动在每个教师个体的点滴细微之处,真切在那份‘感动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怀着善感的心看世界,能发现世间有那么多温馨的东西时时抚触着我们心灵中那温情的一隅”。
三、学与悟
我所说的悟是一种“感悟”,《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生活中如果能从不引人注意小事中得到启发、思考、感悟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思想的提升和升华。在幼儿园校园里一盆无人打理的植物,就曾引发我的感触,写了一篇名为《拾遗朱顶红》的文章:
在校院月季园里,弃置着一个小花盆,里面一株丑小的植物几近干枯,那是哪班新学期开始清扫教室后的淘汰品。
教室里自然角的新绿一盆盆一簇簇生机盎然了,每次我为一盆新的植物培土都去月季园,每次都在不经意间瞥见那株叫做朱顶红的丑小的植物越发干涩晦暗,每次在不经意间进入我视线的那株丑小的植物都提示我一下:它还没有死。偶尔我会闪现一个疑问:这么热的天,偶尔天公降一次或大或小的雨,落到它盆里的雨水又是那么有限,它居然还能残活。
数月过去,秋风已经让人在早晚间不禁寒噤了。花草树木大多开始萧瑟。在那个冷风习习的日暮时分我再次光顾月季园为暖室里的花取土,蓦然间,见到那株丑小的植物依然,依然倔强地守侯在那里,只是更加羸弱。我不由生了恻隐之心:它会冻死的——我把它拎回教室。
没有赏叶植物的蓊郁,没有观花植物的妖娆,它似乎永远是一个安静地站在角落里不言不语不声不响的灰姑娘。
没有因曾忍耐漫长夏日的煎熬而得到我的偏爱,只是隔三差五地“享受”一下我瓶瓶罐罐里“甘霖”的滋润,可是,可是却在入室后的不多时日,它竟然,竟然悄悄地,悄悄地吐露花苞!我诧异,我惊讶,怎么可能!?----这么一株又小又丑几近干枯的植物!——可这确实是真的啊,那两两对生的花苞日益饱满蓬勃欲出!我有些汗颜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只给了你一点,你却回报我全部,我只为你拨开一缕云,你却回报我满目的艳阳,我只给你一抹绿,你却回报我整个的春天。愧喜交织中,在我羞于多看却又朝朝频顾惜中那四抹绚丽的红极尽生命的灿烂绽放了!依然静静地,静静地,象一个温婉的女子娓娓诉说她一世的等待,訴说她一世的期盼。
无由地,心头浅吟着这样的诗句: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候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
当你走进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我庆幸,我终究没有“无视地走过”。哦,拾遗朱顶红,救赎我漠然、偏执的魂灵。
——
在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我们心往往为表象蒙尘,从而对人对事的看法有失偏颇。其实每个人——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还有我们自己都象这株朱顶红,都有着他的绚烂有着他的热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发现去挖掘,给他机会和空间,让他施展和释放呢?也许他要的真的不多,只要你给他一个支点,这支点或许就是一份赏识一份鼓励一份理解一份宽容。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能回报你“撬起地球”的壮丽——为什么我们还要漠然偏执甚至残忍呢。由此感悟而得此文, 所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只有真正从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才是真的感悟。
“知不足而后进”,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断章取意,看文章时很多时候我看到某段内容和我思想有谋合之处,就按照我的思路去理解,不免会以点盖面以偏盖全,没理解、体会到作者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二是浅尝辄止,对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我往往看个大概,只对皮毛了解一二,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其实质和精髓,学不到更扎实更深刻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我学习路途的障碍,我会努力摈弃这些不可取的习惯,让自己的“学”不是流于形式标榜于口头,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艰苦跋涉,真的把自己历练成一个沉稳厚重的人。
高尔基说“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没有比知识更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的祖国的建设者都用知识武装自己,这将是怎样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军啊,何愁家不兴旺国不富强?朋友们,春天到了,让我们陶醉在这阳光明媚花红柳绿的季节吧,而知识的汲取和吸纳更如春日阳光的沐浴,春日花团的簇拥,这是更让我们沉醉的——生命的春天,永驻的春天!
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