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英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数学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关系着他是否具备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所需的优良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学生的未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适应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了解数学素质的内涵,明确数学教育目标
1.数学素质的内涵:数学素质一般是指: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取的,受先天智力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有人认为数学素质包括数学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四个方面;(2)也有人认为数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
2.数学教育目标:就一般而言,数学教育目标包括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四个方面,这是着重从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1)综合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归纳出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画图识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能力、创新能力。
(2)美国数学教育的目标:①懂得数学价值;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③学会数学交流;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⑤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转变数学教育观念,加强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1.认识数学价值、培养兴趣及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从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公理、课本例题、练习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列举生活及工作劳动中的实例,说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重视数学语言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数学语言:“理论只有在能够以数学语言加以描述时,它才上升为科学。”可见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师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语言,图形语言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捷、抽象、精确、概括。“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离开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具体包括: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推理思想、极限思想、建模思想、隐含条件思想、概率统计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4.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方法,更要注意数学知识发现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能力。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中对于数学联系并应用实际也给予充分的注意。”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数学建模中必须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抽象概括,在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动手动眼,获得丰富第一手材料,布置学生撰写建模小论文,激发他们参与建模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新教材中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同时在各级考试中应适当增加应用数学题的数量等,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价值。
三、提高数学教师综合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科技、观念快速更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知识、学习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和认知能力。因此,需要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如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终身学习的引领者。教师需要接受新的教学教法和教学实践的变革,比如通过技术和社交网络吸收信息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更新自身角色,培养新世纪的教学胜任力,如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考、沟通和协作、创造力和人际能力等。同时,教师还肩负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人格和传递社会价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