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强 孔 亮 金淑颖 赵伟新
(1.梅河口市园艺特产工作站)(2.梅河口市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135000)
不同种类中药材的贮藏方法
富强1孔亮2金淑颖1赵伟新1
(1.梅河口市园艺特产工作站)(2.梅河口市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1350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不同种类的中药的贮藏方法,并指出中药材需按不同种类、性质、特性进行恰到好处的贮藏保管,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材贮藏方法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6.05.023
中药材的贮藏保管是中药材整个流通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贮藏保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国家、集体财产的安全。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条件下,许多动、植物类药材很容易受潮、发霉、生虫,这就使中药材保管工作更显得重要。现将不同种类中药材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这类药材加工炮制成饮片后通常可采用石灰埋藏法和谷壳埋藏法。将这类药材先用纸包好,标注好名称,然后置于装有石灰的坛、缸、罐等密闭容器中[1],所用的填埋物恰好埋没所贮存药材为宜,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此法更多用于含糖类药材的贮藏,如黄精、麦冬、牛膝、天冬、党参、玄参、玉竹等,此类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黏,且不易干燥,致使霉烂变质。利用这种方法可使药材与空气隔绝,防潮、防蛀。但因久贮易泛油、变色,故贮备量不宜过大。对于含糖量高、不易干燥的药材也可采用酒精贮存法[1]。具体方法是:在存放药材的容器中放一装有酒精的瓶子,可将瓶口完全敞开或半敞开,最好将药材置于瓶口上部,最后将盛装容器密封即可。
叶类药材质薄而脆,容易破碎,在贮藏中不宜重压,如紫苏叶等。此类药材可经干燥加工后打捆或用筐篓盛装,放置在通风冷凉处。部分花类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不宜曝晒,以免影响花色,影响品质,常常采用石灰干燥的方法。如红花本身易吸潮霉变、变色,为了防止变质,可将干燥的红花放在缸内保存,缸底先放一些生石灰,上铺一层白纸,把红花摊在纸上,因生石灰能吸收水分,故能耐长期的存放,保持色泽不变[2]。
一些果实、种子类药材因气含用挥发油、脂肪油、糖等成分而气味芳香,忌烈日曝晒,晒后易泛油(走油)、气味淡薄,有损品质,在贮藏时应注意防潮、置阴凉干燥处,如大枣、桃仁、杏仁、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八角茴香、莲子肉等。特别遇高温则其油易外渗,引起变质。因此,此类药材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而是应放在密封的坛、缸、罐等内。如大枣富含糖类、粘液质及维生素C等,故易虫蛀或霉烂,在进行干燥时,又不易晒的过度。否则内部水分蒸发得过多,会使质地变得干枯发硬,影响品质;若晒得不足又因含水过多,经夏易于霉烂。一般以晒至外皮皱缩、颜色变深,捏之柔软如海绵状为宜。置于干燥处保存,夏季易生虫,可采用酒精贮存法。
皮类药材一般含水较其他类药材为少,通常是切制成一定规格晒干即可。对于比较贵重的品种,如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含有挥发油(桂皮油)、少量乙酸桂皮脂及粘液质、鞣质等,贮藏时应注意防潮、防热,以免走失油份和发霉[3],可贮于密封的坛、缸、罐等内。
这类药材大多数经加工炮制后贮于筐蒌内[4],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受潮霉烂变质,也有个别药材含挥发油成分应贮于密封的坛、缸、罐等内。如沉香、白术等含多量树脂的木材,一般不易生霉和虫蛀,但因含挥发油约13%。气味浓厚而持久,贮藏不当易走失香味,降低疗效,须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切忌日晒、见光和受潮。
通常动物类药材也多采用石灰干燥法和石灰埋藏法。动物药大多须经加工炮制后才可供临床药用。如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物,易蛀,霉季前可用文火复烘干燥,但不能用硫磺熏,以免影响品质。也可在贮存容器内伴放一些花椒、吴茱萸,这样可防止药材生虫[5],这种方法称为对抗贮存法。主要是两种或种以上药材同贮,利用其特殊气味能相互克制起到防虫、防菌的作用。还有一些动物类药材可采用此方法,如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大蒜同贮,土鳖虫和大蒜同贮,鹿茸和细辛、花椒同贮等[5]。矿物质类药材应保存于密封坛、缸、罐内,并置于阴凉处,防止风化。如硼砂、芒硝等。
低温贮藏:一般在低温(0~10℃)条件下贮存,即可杀灭药材的害虫,防止霉菌生长。如鹿茸、人参、蛤蟆油等。
密封保存:一些贵重药材常因虫蛀霉烂而变质。可采用适当加热、干燥处理,待冷却后密封在塑料袋内,即可长期存放;若能结合真空包装则效果更佳。
这类药物主要有马钱子、乌头类、巴豆等,在贮藏过程中,一般不变质。但因其毒性大,保存时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毒剧药品的管理办法之规定加强管理。对所用容器每味各异,标签警示分明,定期检查校对,使帐物相符。
总的来说,贮存中药材均应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30℃,相对湿度控制在35%~75%。同时要根据药材及饮片的性质和加工方法进行分类保管。
参考文献
[1]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6-25.
[2]刘相东.常用工业干燥设备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87-90.
[3]曹春林.中药药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30-50.
[4]朱文学.中药材干燥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58-170.
[5]马月光.755种中药材与饮片贮藏条件分析.医药导报,200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