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盛
探究式教学的优越性已经在诸多方面得到体现.有些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往往陷入一些误区,不正确的教学组织与设计容易让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发挥.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研究背景,分析一些典型的探究教学误区,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策略.
一、学生未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在探究式教学中,有些教师忽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自己成为知识教学的绝对权威,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究很少有发挥的空间.这种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到探究过程中的状况在物理教学中非常常见,也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一个教学问题.教师要意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透过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深化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积极融入,并且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只有深化学生对于探究过程的参与,学生才会对于知识的挖掘与探讨的感受更加直观,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素材有更加深入的领会.
例如,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时,实际教学中会从质量和重力关系表格的设计入手,透过实际操作以及相应的分析论证,进而得出g=10N/kg的结果.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是一手操办,在课堂上就形成了教师讲探究,学生听探究,教学过程成为只有探究形式的传统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就显得十分不足,完全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和能力的教学精神.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从而真正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教师未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中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教师未能有效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往往过度放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变得十分混乱,应当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未能实现.在探究式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教师要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清晰明确的设计,让学生按照具体的教学要求进行规范有序的自主探究.这样能够让学生从探究式学习中收获相应的知识,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例如,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学知识,有能力对电路中电流的有无条件进行判断、分析,教师若科学安排,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程序,进行猜想、操作实验、分析论证的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的教师把“电与磁”的对比引入课堂之后,没有抓住时机进行科学的探究指导,而是求简单,直接把仪器交给学生,介绍仪器作用之后,就放手不管了.随后,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不知道如何操作更加合理,怎样设计实验过程更为有效.这种盲目的探究,只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不够深入
有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上还容易产生不够深入的问题.有的教师限于课时的约束,教学过程非常急促.在教学中,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落实,本应当留给学生的充裕的自主探究的时间也被压缩.这些都会使探究式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对于相关问题的挖掘也不够深入.教师要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更加深入而透彻.
例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教师可以首先设问:我们掌握了电压的测量,那么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有怎样的规律呢?这样精巧的设问,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探究状态.紧接着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与结果论证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然而,在得出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后,教师为了抢进度、赶时间,马上就布置练习,结束了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学误区.这种仓促的教学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是合理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当结合上面的教学环节,对于知识探究进行巩固与深化,这往往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加强过程,也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领会更加透彻.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很多课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容易陷入一些教学误区,对于这些误区的剖析以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善很有必要.对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而言,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参与,也要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与设计,还应让探究式教学更加深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