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时期“ 去产能”或将使50万人下岗

2016-07-08 11:19康晓博
中国机电工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钢铁工业新创钢铁

文 | 本刊记者 康晓博



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时期“去产能”或将使50万人下岗

文 | 本刊记者 康晓博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

“2014年同期还盈利225.89亿元,2015年就亏损645亿多,情况确实非常严峻”

50.5 %

2015年主营业务的亏损额高达1126.63亿元——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到50.50%,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型钢铁企业首次出现年度整体亏损。

对于中国钢铁工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显然不是一个好年头。

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表述是,钢铁工业在这一年里,从“一吨钢利润不如一瓶矿泉水”的处境,走到了“一吨钢要亏100元”的地步。

“严冬”全面降临,寒风更加凛冽。

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协会会员企业在2015年累计亏损645.34亿元,而主营业务的亏损额更是高达1126.63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难以抵挡行业寒潮的“侵袭”,纷纷“沦陷”——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到50.50%,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型钢铁企业首次出现年度整体亏损。

“2014年同期还盈利225.89亿元,2015年就亏损645亿多,情况确实非常严峻;此外,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实现8.04亿吨,同比下降2.3%,为1981年来首次下降;钢材实际消费量约6.64亿吨,同比下降5.4%,为1996年来首次下降。可以说,201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有史以来经营最困难的一年。”作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的李新创不无担虑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不过,一方面固然担虑,但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也似乎并未出乎他的预料。在此前的多个场合,他都曾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已经从过去的增量发展进入到了减量发展的新时期”,并呼吁大家积极认识和应对“减量时代”,做好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减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甚至10年都有可能过不去;当然,减量发展并不等于不发展,这也是一个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流程调整、扩大出口和创新发展的过程。”李新创语重心长地说道。

言下之意,长期的困难并非等同于“穷途末路”,同时也意味着优胜劣汰、全面“焚冶”和蜕变提升。

全球性钢铁寒潮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钢铁工业深陷困境;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钢铁行业均进入了“寒冬期”。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根据对全球各地区经济和钢材消费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2015年全球钢材需求为15.13亿吨,同比下降2.0%,是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此外,预计2016年全球钢材需求为14.99亿吨,还将继续下降0.9%。

伴随着需求的持续下降,裁员、减产、关停等一波又一波残酷的浪潮在世界各地纷纷上演:2015年年初,美国钢铁公司宣布关闭其在俄亥俄州洛兰的工厂,此后又准备关停明尼苏达州工厂,并累计裁员超过1100名;9月,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决定在公司的全球销售和行政管理部门裁员9000名;10月,塔塔钢铁发布消息,其位于英国的长材生产中心斯肯索普厂和苏格兰拉纳克工厂将裁员超过1200人;而仅在10月份,英国就有超过4000名钢铁工人被裁员……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被确定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

在惨淡的外部大环境下,多家世界性钢铁巨头难以支撑,纷纷报出亏损:安赛乐米塔尔在2014年业绩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形势突变——2015年全年净亏损49.4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10.86亿美元;塔塔钢铁在新财年截至12月份的3个月里,净亏损达213亿卢比(约合3.15亿美元);而此前一直被多家国内钢铁企业对标的世界巨头——韩国浦项制铁也招架不住,出现了自1968年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年亏损,亏损额达到了960亿韩元(约为5亿元人民币)。

全球钢铁工业出现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于中国来说,情况更是如此。

毫无疑问,“去产能”已经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当前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中之重。

去产能

“自2012年开始,我国粗钢产能的利用率持续处于合理水平线以下,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2015年,产能利用率再次下降1.5个百分点,仅有71.3%,钢铁行业呈现出全面过剩状态,并伴随着区域和品种结构性过剩问题。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产业,只有百分之七十的产能利用率,这是不得了的事情,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全行业亏损严重。”李新创不无痛心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被确定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这其中,“去产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上。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首当其冲。2016年2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从2016年起,用五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然而,要化解这些产能,又谈何容易?众所周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钢铁工业投资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钢铁产能建设固然不易,但是产能化解更难!”李新创说道。

国务院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三大原则,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技术等标准为抓手,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手段主动退出产能。

“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 . 1 2亿吨。在全球贸易下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种成就确实很不容易。”

而在李新创看来,要完成“去产能”目标,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难:职工安置、债务清偿,以及稳定经济。

“按人均劳动生产率来测算,压减1亿~1.5亿吨产能将涉及职工40 万~50万人,很多企业由于资金断裂、政府托底政策不到位等因素,无法对职工进行妥善安置,这将给社会稳定造成较大隐患;那些面临被压减的钢铁企业大都存在连年亏损造成的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等情况。这些企业涉及债务十分复杂,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都有巨大影响,会造成关联企业或个人新的债务危机;此外,我们都知道钢铁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员密集型、关联密集型产业,对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好转型发展时,压减钢铁产能有可能导致地方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成为社会稳定新的隐患。”李新创指出。

他具体分析说,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做好“去产能”工作:

一是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围绕环保、质量、安全、能源等,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联合环保、产业、质检、安检、税务等部门,严厉打击环保、质量、税收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市场决定。政府、行业、咨询机构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引导,做好产业政策、公共咨询产品与市场手段的衔接。“要细化僵尸企业的标准条件;市场结合政策导向,参考专业化咨询成果,实施差别化的利率、电价、水价等,促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过剩产能退出;同时做好地方违反相关规定制度的面向产能过剩企业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性措施的清理工作。”

三是稳定消费。“虽然市场在下降,但是如何让这种下降稳一点、慢一点?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支持和促进钢材消费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医院、学校、保障房、公共建筑和市政建设等使用政府性资金的投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有限选择钢结构;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推广钢结构建筑;此外,提前报废、更新非道路工程机械、老旧非数控机床、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将农机以旧换新政策范围扩大、时限缩短……这些都可以为钢材提供一些新的需求,稳定消费。”

四是政府要做好托底工作。围绕人员安置、债务处理等,设置足够规模的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确保化解产能的平稳实施;对新疆、河北等重点区域给予政策倾斜。“事实上,做好托底是去产能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亟待解决和落实的关键问题。只有做好托底工作,地方政府才可能放心去落实去产能任务;职工才可能得以妥善安置,企业才可能顺利退出转型。”李新创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未来在哪里?

虽然钢铁工业在过去的一年里陷入了极端困境之中,但在李新创看来,行业仍不乏一些亮点。而这些亮点似乎既是行业在困顿阴暗中所酝酿出的某种崭新生命力,又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行业的前行方向。

“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2亿吨。在全球贸易下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种成就确实很不容易。”李新创不无欣慰地指出。在他看来,中国钢铁工业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低端落后,相反恰恰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我认为至少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我们的产品质量好,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第二,我们的服务好;第三,我们的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要知道,在国家政策不鼓励、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如果自身没有竞争力怎么可能取得这番成就?”李新创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语气颇为坚定。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虽然外部环境极端困难,但仍有很多好企业在持续盈利并稳步发展。比如,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2015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58亿元、利税47.4亿元,其中利润18.9亿元。乘胜出击,沙钢提出2016年的生产经营目标:销售收入2200亿元,利润40亿元 。这番成就的取得和昂扬挺进的姿态对于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以沙钢、中信泰富特钢等为代表的钢铁企业为何能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逆势而上,取得这番成就呢?

李新创分析道,在当前形势下,效益好的企业均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产品特色化,市场份额比较高,具有市场话语权;

二是资产负债率低,财务费用低;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有保证,品牌效应明显;

四是现代化管理水平高,尤其是智能制造的推进,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五是多元产业发展好,贡献比重高。

以沙钢为例,2015年1~11月,沙钢的资产负债率为60.53%,低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值8.71个百分点;吨钢财务费用91元/吨,比行业平均低了59元。另外,沙钢产品出口比例比较高,2014年出口比例为20.3%,高出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而在技术创新方面,由于持续重视研发人力、物力的投入,沙钢收获了相应的成效,高品质产品优于竞争者,吨钢销售价格普遍高于行业价格——2015年1~11月,沙钢(不含永兴)销售价格为3618元/吨,比行业平均价格高了986元/吨。

在极端严峻的外部环境下,这些优秀的钢铁企业能够顶住压力、逆流而上,经过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大浪淘沙后,无疑将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继续前行的中坚力量。

而一些新的市场机遇,也在悄然中逐渐显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加快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从而为我国钢铁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李新创说道。此外,紧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大力发展钢铁新材料,满足节能环保、航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钢铁工业将迎来另一轮发展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钢铁电商的发展可谓是风起云涌:年初,宝钢成立“欧冶云商”;年末,武钢“琴台e网”正式上线运营;而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也迅猛发展:中钢网挂牌新三板、郎永淳加盟找钢网……虽然“钢铁电商尚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但钢铁电商的大规模发展,却有助于重构钢铁产业链,帮助钢贸流通减少层级、提升效率,整合产业链资源、增加增值服务,并增强风险管控、重构信贷信任。“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将推动钢铁行业由单一企业竞争转变为平台经济体的竞争,推动整合钢铁产业链上的生产商、贸易商、用户、经融机构、物流配送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等多种资源,实现共同经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能更高效地服务于客户,促进我国从钢铁制造大国向钢铁制造强国的转变。可以说,充分利用‘钢铁+互联网’的优势,消除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产业链的运营协调和整体优化,是寒冬期钢铁企业的变革之路。”李新创意味深长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2015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还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名为“2030年的钢铁”——预计到2030年,中国仍将需要6亿吨左右的钢材。“在可预见的未来,钢铁还将是最重要的结构性材料和基础性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李新创说,“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问题、历史问题、国际问题,西方用了20年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所以‘去产能’不能简单化,大家也完全不必谈钢色变。以减量为核心,实现减量化、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差异化、服务化、智能化、多元化、国际化等‘九化协同’,重塑钢铁产业价值链,加快转型升级,提高钢铁竞争力,钢铁行业将重新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钢铁工业新创钢铁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马鞍山钢铁公司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创企业的滞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浅谈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如何在西钢空分系统中有效提高氩气提取率
入世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