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咱们都知道今天的美国是创新大国,尤其是硅谷,可以说是全球创新圣地,但在历史上,美国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山寨国家。
美国的宗主国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美国独立之后就鼓励大家去英国“考察”,把英国的纺织技术拿到美国来。英国人一看,你这就是偷啊,所以很多英国纺织厂都不开放,就是为了防着美国人。甚至有些从事纺织业的美国企业家和工程师想移民英国,英国都拒签,怕他们是美国派来山寨他们的产品的间谍。
后来美国干脆直接从英国挖人,最后挖到了当时英国一个水平特别高的纺织能手——斯莱特,他帮美国建立了第一家水力纺织工厂。在美国经济史里,斯莱特被叫作“工业革命之父”,到了英国那边,英国人都管斯莱特叫叛徒。从斯莱特建立第一家纺织厂起,过了10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那美国人是怎么告别山寨、开始创新的呢?这主要和中产阶级的出现有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很多美国人有钱了,于是出现了中产阶级,这些人成了消费主力。消费需求多了,光靠山寨英國人的产品不够用了,美国人只能依靠自己创新。举个例子,汽车是德国人发明的,但是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美国人干的。汽车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之后,很多新的技术创新点就出现了。比如当时汽车的点火装置很复杂,力气小的女人有时候点不着火,这时你就得创新啊,于是有个美国人发明了自动点火装置。市场需求促进了美国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美国慢慢就摆脱了山寨大国的形象。
美国的创新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强。中小企业成为创新主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法律保护。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台了《拜杜法案》,规定专利转让的时候,转让的只是商业使用权,这样专利费就变便宜了。过去专利转让费太贵,只有大企业才买得起,所以新技术都掌握在大企业手里。现在中小企业也买得起专利,科技进步的主导权就发生了转移,中小企业也有能力和大企业抗衡了。
另一个就是风险投资。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险投资成了技术进步很大的动力,这些资金就像种子一样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美国硅谷只投钱给原创的技术,投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技术。如果有项技术,以色列两个礼拜前就有了,就算你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技术的美国人,也肯定没人投钱给你。
(摘自《百家讲坛》2016年第9期 图/胡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