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
士兵戴钢盔本是用来保命的,但二戰中的日军钢盔有时也会成为夺命利器。
日本战地记者小俣行男到前线采访被称为“军神”的饭冢国五郎,彼时饭冢国五郎为第101师团第101联队联队长,东京的各大影院都在大张旗鼓地放映他的战地录像。
武汉会战中,中国国民党利用险要的地形拼死抵抗,日军苦战多日,久攻不下。饭冢国五郎皮肤晒得黝黑,上身赤裸,满眼血丝,胡子拉碴。小俣行男对饭冢国五郎显得颇为狰狞的造型非常满意,就找了个高地给他扣上顶九零式钢盔,准备给他照相。推辞不过的饭冢国五郎拔出武士刀,在阵地上大吼大叫、上蹿下跳,配合记者的摄影,而这一切都被高地对面,中国军队阵地上的哨兵看在了眼里。
经过日晒雨淋,饭冢国五郎戴的那顶钢盔已经掉漆,露出了反光的钢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隔着老远的距离,中国哨兵都能看见远处日军高地上有个灯泡一样的东西在蹦来蹦去。当时中国哨兵手头没有炮,装备的步枪“汉阳造”射程又不够,所以拿这个耀武扬威的鬼子没有办法。
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是粤军第160步兵师,他们不仅是少数装备钢盔的中国军队之一,而且部分士兵装备了日式的三八式步枪,其射程要比“汉阳造”远得多。哨兵班长拦下了几个背着三八式步枪的老兵,让他们教训一下这个猖狂的“灯泡”。结果一枪打过去,子弹正好击穿了饭冢国五郎的心脏,“军神”一命呜呼。
日军的九零式钢盔真是救人无能,却害人有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美军如瓢泼一样的子弹,日军只好用涂抹煤焦油的方式减小九零式钢盔的反光性。
与倒霉的饭冢国五郎命运不同,另一个战例中的日军小兵反而因为戴了钢盔捡了一条命。
1945年的山东,已经像秋后的蚂蚱一样蹦不了几天的日军派出一个小队执行任务。天黑之后,他们找了个小山村宿营。然而,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一支八路军的队伍已经在小山村的打谷场周围埋伏了下来。晚饭后,日军小队长照例吹哨集合部下,在村中唯一平坦的地方——打谷场进行点名。根据日军的条令,晚间点名时穿军便服就可以,不需要戴钢盔。一个新兵忘记了规定,手忙脚乱地戴着钢盔就跑了出来,引起其他日军士兵一阵哄笑。然而笑声未绝,八路军雨点般的手榴弹就扔了过来。这些八路军士兵显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手榴弹拉掉导火索之后等了两秒才投掷出去,手榴弹全部在空中炸响。整个小队除了那个歪打正着戴了钢盔的新兵只在肩部受了弹片伤之外,其他日军士兵全部被炸死。
(摘自《二战军士装备》哈尔滨出版社 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