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启毅
畜牧产业的“变”与“不变”
文|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启毅
我们要把握产业即时的变化,但不能忘记坚守不变的根本,要以“不变”应“万变”,以此创造基业常青的企业。
如今这个时代言必称互联网,但是不管怎么联网,最终都要将我们自身的实业做好,这是基础。对于畜牧产业来讲,在今天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如何守住根本,并应对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关键的。
对整个畜牧产业来说,我认为,眼下有四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客户需求变了。 主要体现在:
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早已不再是短缺的年代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人群在购买东西时,不会再随意购买,更多地要考虑产地是哪里,是不是安全。
由单一向多元化变化。养殖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更加个性化,仅仅用一种商品远远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要。2014年我出差70多天,跑了40多家养鸡场、养猪场、经销商。我想了解的是,在畜牧业的种(殖)养(殖)加(工)销(售)这四个环节形成的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梳理,我排出了养殖环节需求的金字塔:过去是简单的对饲料、疫苗的需求,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畜产品的价格到养殖成本、养殖风险、金融风险、养殖技术,形成一个逐步升级的金字塔,由过去单一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养殖客户都希望获得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购买疫苗、兽药和饲料。
向更加注重品牌转变。现在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实际上畜牧产业在供给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无论是苏丹红,还是三聚氰氨、瘦肉精等事件,每一次都给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场灾难,毁掉了消费者对于整个产业的信心。由此导致后面的结果,就是很多农产品的进口量在近几年持续增长,说明国内的供给还没有完全满足现在消费需求的升级。畜牧产业的供给侧,现在更需要改革,更需要提高、转型。
畜牧业的市场需求真正变了,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个节点都有所反映。
养殖需求提升并多样化
二是员工的诉求变了。 只有关注人的变化,才会抓住行业变化的根本。首先是员工主体发生变化,从60后、70后变成80后、90后,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对称的,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他们的价值主张也变了,要求实现个人价值。所以,海尔的改革提出去掉隔热层、实现SBU管理;华为提出企业竞争的根本在于班组长,让基层一线的员工真正做决策。这个群体的行为方式也很不一样,他们要求参与感、共享、分享。
三是企业家思维变了。有了员工和客户,就需要企业家来驾驭这两个群体,实现企业的价值。企业家由过去的传统思维到当前发生了正向到逆向的转变,由过去先生产再销售,变成先找用户、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去生产;之前从自己的管理出发,到今天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等。把握客户需求成为一切商业的起点和根本,这个变化大家都能感觉到。像小米,就是先培养粉丝,再让粉丝变成客户、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缩短了客户和供应商的距离,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新的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畜牧产业中也出现了这一趋势。
企业家思维的转变
传统思维模式 当前思维模式1 先生产再销售 先找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去生产2 从自己的管理出发 从用户的需求出发3 过度服务、营销 研究真实需求4 以自我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
四是企业环境变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从政治方面讲,如今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商关系。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畜牧产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行业外的资本大量涌入,就是门口所谓的“野蛮人”;二是内部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老实人”。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刚开完,我们需要慢慢体会其中提到的关键精神。很多经济学家都在预测今年的经济状况,都说2016年恐怕是中国经济转型最为困难、最为关键的一年。最近复星实业的CEO梁信军也提出一个观点,未来要围绕健康事业、快乐事业来发展,其中最能避险的领域就是农业,因为农业是基础产业,再怎么困难人们也要吃饭。所以,有很多资本在农业的门口虎视眈眈,我们能不能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野蛮人”和“老实人”这两者能不能形成新的博弈关系,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说,互联网在根本上改变了畜牧业的经济环境,同时也让很多从业者不再那么静心地做事,而更多地想着有没有捷径,想着如果赶不上互联网这班车,会不会落后,产生了大量焦虑情绪。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50后、60后这一代的创业者开始陆续向下一代的70后、80后交班,由于两代人的文化理念差异较大,也会给畜牧产业带来预想不到的影响。
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对以上四种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我的认识是:畜牧产业是三个“人”构成的场域,形成了整个畜牧产业的环境。一个是主人(员工),一个是客人(客户),在两者之间搭起桥梁就要靠企业家(商人),这三者形成的场域就是今天的经营环境。这三个维度再加上环境,就形成了观察畜牧产业变化的四个维度。
面对上述变化,很多从业者感到焦虑、无所适从。其实,畜牧业也存在几个“不变”。
一是坚守根本,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种养加销四个环节之间,有众多客户产生,这些客户都有一个需求,就是需要上游为其创造价值。这就回到一个根本,就是质量和服务,以及成本最优带来的价格最优,从而为客户创造最直接的经济价值。像圣迪乐村是一家蛋品企业,在中国这个蛋鸡大国,市场参与者众多,新进入者如何进行差异化,做出自己的品牌?他们提出的理念是“回归蛋的自然香”,非常专注,就坚持做这一件事,提出一个新的模式叫“耐克+麦当劳+沃尔玛”,也就是“品牌+质量+规模”。在众多的鸡蛋生产企业中,走出了这样一家差异化的企业,他们就是真正在为客户创造价值,沉下心来做事。畜牧产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够。
二是提升企业内部绩效不变。以温氏为例,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农业企业的骄傲,它是怎么做到第一的?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我分析就是三点:一是模式,他们探索出了一个非常适合畜牧养殖的“公司+农户”模式,即“管住两头,放活中间”,很适合中国。畜牧业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东西,必须尽心用力,这就要划小核算单位,所以家庭农场在中国有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家庭农场也有弊端,就是上游采购没有议价能力,下游销售也没有议价能力。而温氏帮助农户解决了这两端,由此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模式是由文化和团队来支撑的。温氏公司门口写的是“温氏食品,人人有份”,非常朴实的一句话,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比例较低,很多员工都持有公司的股份,大家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同时,温氏也形成了“公司+大学”模式,与华南农大保持着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包括研发和管理),管理层有多人都是学校的教师,打造出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模式、文化、团队这三种无形的因素成就了温氏,实现了公司绩效的最大化。
三是专业化的分工不会变。很多农业企业都想做全产业链,但我认为全产业链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是没必要,二是没可能。分工是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差异化、产业集中度、低成本的背后都要进行社会分工。就像壹号土猪,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这个名字就叫“土猪”,区隔了温氏养的猪。创始人陈生为了选育这个品种,带着一口锅,开着越野车,把中国的土猪都吃了一遍,最后做出了两个杂交品种,兼顾口感、肉料比和营养成分。这个行业进来这样一个闯入者,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向壹号土猪学习,把自己的本业做好,成为一个真正有力的“利基企业”。我经常会说双立人的指甲刀,2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还在做指甲刀,很多中国人到德国去旅游,都要买一把指甲刀。它反映出的就是专注的精神,如果畜牧产业也有这种精神,我相信众多的小公司都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四是创新精神的力量不变。我以普莱柯为例,它的发展历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从化学药品转到生物制品之后,就聚焦在兽用生药、化药上,由研发、市场、技术服务来驱动,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行。普莱柯的成功,取决于研发上的不断创新。其实,企业在各个环节都可以创新,比如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等,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现在传统产业言必称互联网,认为不跟互联网接触就跟不上时代了。我认为,传统企业即便要触网,也必须立足于本业,不能盲目而为。总之,有利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事,我干;有利于降低成本的事,我干;有利于更好地连接客户的事,我干。这一切的前提是不丢掉本行,沉下心来做好本行,把质量做好、把服务做好、把品牌做好,以此为基础去触网,才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把握产业即时的变化,但不能忘记坚守不变的根本,要以“不变”应“万变”,以此创造基业常青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