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学习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我认为在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情感态度入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数学兴趣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先让学生看看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然后告诉学生我的准确高度是1.764米,并提出生活问题:在路上有人问我身高时,要不要回答得这么精确,谁能帮老师想一想,可以怎么说?为什么?由于问题就在老师身上,学生非常感兴趣,讨论热烈,有的说大约1.76米,有的说大约1.8米,我说2米行吗?在争辩中,学生自主领会了为什么要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怎样求,要注意什么等知识。最后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按要求说出近似数,学生的兴趣浓厚。兴趣让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
二、好奇,自主学习的动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探索秘密的开端,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还可能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数学中有许多充满规律性、探索性的问题,教师只要巧加运用,就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索活动中去。如,我上了一节“智取甜饼”的活动课。有甲乙两堆甜饼,甲堆有3块,乙堆有7块。两人比赛,谁先拿到最后一块饼就胜利,要求每次拿的个数不限定,若两堆都拿时,每堆拿的个数要相同。开始老师与学生比赛老师总能百战百胜,学生充满好奇,都想自己揭开这一秘密。经过探索学生终于发现只要拿到一堆剩1块,另一堆剩2块时,无论对方怎么拿自己都将取得胜利。老师说明这种情形叫“胜利状态”。接着老师不断增加每堆甜饼的数量,学生寻找新的“胜利状态”,最后学生发现出了数列规律。这种在好奇心动力支持下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自信,自主学习的基础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目标。例如,美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项目标中其中一项就是“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英国强调:“让学生成功发展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提出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成绩中下学生,一度感到自信心不足,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喜欢让老师牵着走,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怕自己说不好,稍难的问题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很难展开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学习只有优生在进行。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帮助他们,通过评价激励和成功体验,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扫除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
四、成就感,自主学习的强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如,我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安排两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复习:(1)争当老师。运用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根据火柴盒的样子提出数学问题。能提出一个问题的做同学们的“小老师”,能提出两个以上较有价值的问题的做我的老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①火柴盒的表面积是多少?②抽掉内盒后外框的表面积(4个面)是多少?③内盒的表面积(5个面)是多少?④内盒的容积是多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且有些正是他们平时易出现差错的问题。为此每个学生都成功地当了回老师。(2)当研究员。接着我告诉他们火柴厂准备为8盒火柴设计个包装盒,请同学们当研究员,研究一下有几种包装方案,哪种较合适,说明理由。经过操作、比较、研究后学生发现共有10种方案,在考虑了省料美观后有两种比较好。在孩子的印象中“研究”本是科研人员做的事,今天他们也能做到。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下能自主学习,而且爱自主学习。
五、责任心,自主学习的保证
责任心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项重要心理品质,责任心强的孩子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责任心弱的孩子会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探索活动,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的,如,数学中延伸到课外的调查准备、制作学具、观察物体、查阅资料等,以及课堂上进行的小组分工合作、独立思考等。都需要较强的责任心作保证。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个最负责任的教师做得最负责的事就是把责任心交给学生。”
总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正确引导,就能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这样才能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