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渭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向城市转移。而这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已多为人父母,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寄养在亲戚家。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转成为社会问题。因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由于无法拥有父母在思想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并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而对自身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虽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但由来已久,而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从大体上看,这一问题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留下了这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此凸显,对儿童本身而言虽没有什么短期影响,但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直接关爱和管教,加之祖辈的溺爱和放纵,他们会逐渐地养成一些不良恶习,这无论对家庭、父母、孩子自身的心理和安全等方面,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不良后果,甚至有些青少年违法犯罪,让家人一生留下遗憾。
在此种背景之下,最受影响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所以由这一事实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分析产生原因
1.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在早期教育和亲情教育的双面空缺下,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进行直接情感交流的机会,而使其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养成习惯。
2.隔代监护的弊端
在孩子的监护问题上,隔代监护占的比重最大。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老年人,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意识落后,有一些还身患疾病且管教孩子的方法陈旧传统,他们只能满足孩子们一天的吃穿住行方面的基本需求,难以再对他们的人生指明方向,对他们的思想品行进行指导。
3.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就徽县水阳明德小学来说,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加强、教学设施还需完善、师资力量还需加强,尽管存在这些现象,但这所小学确是当地很多留守儿童的希望小学。而学校里最为重要的师资结构也不太合理,且有的教师身兼数门课程,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更是缺乏专业人才。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心理咨询服务,只配备兼职心理教师,他们不能对学生的心理生存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进行有效的活动,削弱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地方,在校学习是为留守儿童提供知识、思想等方面启迪的重要教育环节,如果这一环出现了问题,则会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峻性。
二、通过分析得出建议
1.祖辈们对留守儿童不仅娇生惯养,还放任自流
对他们犯的错误没有及时进行纠正,更没有提醒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要由相关部门对这样的家庭进行相关引导,告诉老人如何与孩子换位思考并要因材施教,如何让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回到正轨,不能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
2.健全建立城乡户籍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导致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没法享有在城市里学习生活的权利,因而留守农村。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打破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解除这一人为形成的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同时减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跨越制度的鸿沟,就是最大限度地解除对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的限制,也能对城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这项工程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有人知道、亲情有所呵护、安全有保证。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它牵涉了很多相关问题,并对国家的社会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应当着力打造品牌服务业;学校应当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城市教育设施,家庭应当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尽力教育下一代。用这样的方法“多管齐下”地拆除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上的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让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成为祖国明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卢晓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学周刊,2016(5):8.
[2]杨汇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路径的社会学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7-44.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649}
成果。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