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批发商的“再中介化”
——价值链整合视角

2016-07-05 05:41刘向东陈成漳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年6期

刘向东,陈成漳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互联网时代批发商的“再中介化”
——价值链整合视角

刘向东,陈成漳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文章从价值链整合视角探讨批发商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再中介化”的可能形式。首先,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研究发现,批发商通过互联网途径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将改善所有渠道成员的福利水平,且在批发商在某些价值环节上比零售商更具成本优势的前提下,福利改善水平随着整合程度的提升而提升。其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过程与方式。研究发现,批发商可以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形式,凭借专业化优势前向整合零售商的价值链中某些弱势环节,与零售商形成价值创造共同体,实现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大化,完成“再中介化”目的。

关键词:批发商转型;再中介化;价值链整合

一、 引言

互联网时代,批发商被“去中介化”(脱媒,Disintermediation)现象日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加速了信息流与商流活动,突破了交易的时空限定,为生产商“去中介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且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通过“去中介化”产生了效能[1]。此外,新兴的商品交易市场、大型零售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分散着传统批发商的专业批发职能[2]。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商越过批发环节,直接与零售商对接,甚至直接与消费者实现点对点的互通,成为一种常态[3]。在此背景下,传统批发商面临直接且严峻的生存挑战,也引发了学者对批发环节在流通渠道中的地位的争论,学界关于批发无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从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还是肯定了批发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4]137,“批发流通组织依靠专业化优势能够实现更高的流通效率”这一传统理论范式仍然有效[5]。然而,现实并不因为批发环节的重要性而减缓批发商“被去中介化”的态势,传统批发商陷入转型困境。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大多从产业的层面探讨批发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对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4,6-7],却少有学者从微观视角研究批发商的转型问题,且少有学者为批发商如何应对被“去中介化”建言献策。基于此,对传统批发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再中介化”(Re-intermediation)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传统批发商得以生存的根本之道在于“专业化”[8],其凭借专业化优势使生产商与零售商共同对其产生依赖性。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批发商的专业化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生产商与零售商对批发商的依赖性由此下降,甚至消失。因此,批发商实现“再中介化”的关键在于重新构筑自己的专业化优势,获取依赖性。而只要生产商与零售商中的任何一方对批发商仍然存在依赖性,商品流通必然绕不开批发环节。本文认为,批发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履行商品媒介职能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段为零售商提供融资、物流、运营管理、营销等零售商价值链价值创造服务,将有助于其拓展专业化优势;这种由批发商主导,为零售商提供商品的同时,深入零售商价值链,为零售商提供价值创造服务的价值链前向整合过程,有助于批发商与零售商形成价值创造共同体,培养零售商对批发商的依赖性,使批发商重回商品流通过程,是传统批发商突破“去中介化”困境,寻求“再中介化”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价值链前向整合模式对批发商实现“再中介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首先,本文拟建立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探讨批发商通过价值链前向整合对批发商及零售商,或商品流通渠道效率,乃至对消费者的福利的影响。其次,本文将以江苏汇通达网络有限公司(下简称“汇通达”)的具体实践来说明批发商通过价值链前向整合实现“再中介化”的过程。

二、 文献回顾

现有文献在批发商面临被“去中介化”这一问题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产业层面探讨批发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谢莉娟(2012)认为批发流通组织具有更高的专业化水平,易形成更广的流通辐射圈[7]92。王晓东(2014)基于中国的工业品分类样本数据对流通产业增长中的批发依赖性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批发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4]46。王晓东和梁云(2014)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证实了生产资料批发环节专业化程度越高,则越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效提升制造业的效率[9]。王晓东和张昊(2011)经过实证发现独立批发组织对缓和“零供”矛盾能够发挥独特作用[10]。这些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肯定了批发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促进批发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但没有从正面回答批发商如何突破被“去中介化”的困局。

另一方面是对批发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研究,或是借鉴发达国家批发企业转型发展经验,或是结合新形势下批发企业面临的困境提出批发企业可能的转型方向。梁鹏(2013)详细分析了日本大型食品批发商的转型战略是建设物流中心,提供零售支持,基于此提出中国食品批发企业可借鉴日本,积极加入零售和生产环节的建议[11]。李永刚(2009)提出应该通过创新服务,推行以批发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12]。杨俊涛(2010)系统描述了批发商主导型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13]30。谢莉娟与张昊(2012)根据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的特征提出批发商主导型供应链模式来突破传统的生产主导型供应链模式,促进水产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14]120。谢莉娟(2013)指出批发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担当起供应链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角色,流通效率将有持续的提升空间[15]108。此外,有学者建议批发企业走规模经营之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16]。也有学者指出现场交易不应该是批发商业的唯一交易模式,应该创新发展批发市场、网络批发、集采批发和委托批发等批发业态[17],或批发企业应该由贸易型向服务型商业转型等[18]。这些研究在批发企业转型方向的问题上做出了探索性学术贡献。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基本上肯定了批发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对批发企业进行“再中介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对批发企业的转型方向的建议大致分为三类,即拓展业务范围、创新批发业态与主导供应链,这些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者对这三类建议的研究大多止在概念提出与阐述阶段,在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上进行建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论证还较为薄弱;二是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批发商业模式的转型,给予批发企业以思想上的启发,但未对具体的转型路径或措施提出建议;三是缺乏考虑互联网时代这一环境因素对批发企业转型的影响,而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加速了批发商被“去中介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为批发商转型创造了机遇。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批发商的“再中介化”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业务拓展或业态创新就能实现,而主导供应链是批发商实现“再中介化”的一种形式,但不仅限于特定的行业[13-14]或特定的市场结构[15]104,批发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实现业务拓展与业态创新,最终获得供应链的主导权,完成“再中介化”目的。因此,本文借鉴了上述两方面文献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研究。在肯定批发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论前提下,本文从价值链整合的视角来探讨传统批发商“再中介化”过程。具体而言,本文将构建一个理论模型,以严格的数理推演来论证批发商价值链前向整合的理论合理性,同时以具体的企业案例来探讨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价值链前向整合的具体过程。这一研究思路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价值链整合视角展开研究,可以将现有研究对批发企业转型方向的三类建议纳入一个统一框架中,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进行论证。此外,将研究置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中,充分考虑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且可以为批发商转型提出具体的实践指导建议。

三、 模型与均衡分析

(一) 基本假设

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对市场、企业及企业间的博弈行为做出如下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流通渠道结构假设(H1):流通渠道中的分销商由批发商与零售商两级构成,且市场中只有一个批发商与n个零售商(即1×n)。其中,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而生产商必须通过批发商进行销售,所有零售商都从批发商处采购商品,并能实现完全销售,且生产商通过批发商能够满足零售商的任何采购需求(图1)。

第二,企业行为假设(H2):零售商从批发商处采购商品到完成最终销售需要完成财务、物流、营销、运营管理等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将这一系列活动作为一条连续的线段D,完成每个活动所需付出的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为β,即零售商完成一单位商品的销售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为βD。

批发商通过互联网手段介入零售商的价值链活动中,实现价值链的前向整合。假定批发商完成零售商价值链D中的λ份额(λ∈[0,1]),为批发商实现价值链前向整合程度变量,且由批发商完成每个活动所需付出的均摊到每个商品的成本为α,即批发商帮零售商完成一单位商品的销售所付出的成本为αλD,且批发商不因提供这些服务而向零售商直接收费,而是将成本转移到批发价格上。此时零售商完成一单位商品的销售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为β(1-λ)D。其中,由于批发商凭借专业化优势为所有零售商提供价值链价值创造环节服务,有理由肯定其成本比所有零售商独自完成这些价值创造环节所发生的总成本更低,则平均到每个单位商品的成本就更低,即α<β,且二者均大于0。这是因为,批发商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为零售商统一提供价值链价值创造服务,能够凭借专业化优势,实现基于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的成本节约。此外,假设批发商与零售商均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零售商间的竞争为古诺竞争。

第三,博弈顺序假设(H3):批发商制定批发价格w,下游零售商通过既定的w确定采购量qi,批发商按所汇集的下游零售商的采购量Q,向上游生产商进行集中采购,假设生产商的产能能够满足市场的任何需求量,即产销量完全匹配且不存在时滞。

(二) 模型求解

根据逆向归纳法,先分析下游零售商的古诺竞争。

首先,设定下游零售商i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P-w-β(1-λ)D]qi

其中,P为最终零售价格,w为批发价格,β(1-λ)D为零售商的边际成本(假定与平均成本一致)。零售商i的决策是在既定的批发价w下选择最优的订购量qi,最大化自己的利润πi。其一阶条件为:

即:

b(Q+qi)=a-w-β(1-λ)D

将上式左右两边从i=1,2,…n,叠加n次可解得:

则:

这便是零售商i在既定的批发价w下的反应函数。

则批发商的决策便是在零售商的反应函数下,制定批发价格,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即:

其中,c为商品出厂价,也即批发商的进货价格。此时,求解批发商最优的批发定价的一阶条件为:

解上式得最优批发定价为:

这即是均衡状态下批发商制定的批发价格。将其代入零售商的反应函数及价格函数中可得均衡状态下每个零售商的销售量,市场的总销量及最终零售价格为:

至此,所有决策变量均已解出。为进一步衡量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影响,有必要计算这一前向整合行为对渠道中各方的收益的影响,并与批发商前向整合前的情形相比较,以明确批发商这一行为的社会福利得失。

(三) 福利分析

根据所得的均衡结果,容易得出流通渠道中各成员的福利得失。其中,批发商的利润为:

零售商i的利润为:

消费者剩余为:

这便是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为其提供一定比例价值链价值创造服务时的最终均衡结果。令λ=0,即可算出当批发商未进行价值链前向整合时的均衡结果:

比较两种均衡结果,易获得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行为的福利损益。具体而言,批发商因此而面临的利润变化为:

零售商i面临的利润变化为:

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将有利于改善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利润水平,同时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最终增加社会总剩余。

而我们从两种均衡结果下的各方决策变量的变化情况可以找到社会福利变化的根源。各决策变量的变化情况容易计算得出:

因此,其一,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将提升批发价格。这是因为批发商为零售商提供一定比例的价值链环节服务,批发商不对这些服务进行直接收费,而是将成本转移到批发价格上。而这些服务将大幅降低零售商的成本,因此零售商愿意为享受这些服务而接受批发价格的适当提升。其二,批发商的介入将降低商品最终的市场零售价格。这是因为零售商在享受了批发商提供的服务后,经营成本大幅下降,这将大幅提升零售商的降价空间,通过降低零售价格刺激市场需求。其三,在商品零售价格的下降情况下,增加了市场需求总量,每个零售商在古诺均衡结果中都将获取等量的市场需求增加量,即促进零售商订单需求量的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批发商在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中付出的额外的为零售商提供相应服务的成本,从批发价格的相应提升及市场需求总量的增加上得以补偿,甚至超出所承担的服务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相应的,零售商在享受了批发商的服务后,虽然接受了相应较高的批发价格,但由于经营成本的大幅下降,不紧可以弥补批发价格的上涨,还能够获得足够的降价空间,促进销量的大增,最终获得利润的增加。而消费者则得益于零售价格的下降,获得了更多的福利。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对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源于零售商经营成本的大幅下降致使零售价格的下降与社会总需求的上升的结果。

再者,我们通过将各均衡解对λ求导可以进一步分析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程度对均衡解的影响。通过求导可得,

可见,在均衡状态下,随着λ的提高,批发价格、市场总需求及各零售商的订购量均随之上升,流通渠道中的各方的福利也将随之提升,而市场零售价格则随着λ的上升而下降。当λ=1时,各方利益将达到最大,即:

因此,随着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程度的提高,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都将因此获得福利的提升。且从理论分析结果来看,批发商完全承接零售商的价值链活动将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事实上,批发商前向整合的程度取决于批发商与零售商间的边际成本差异,即α与β的高低。当α<β衡成立时,批发商将完全整合零售商价值链,实现完全一体化,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但现实中,批发商还做不到在零售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比零售商占有成本优势,只是在如物流、融资等次要环节上占具成本优势,而在销售、门店选址等主要环节则不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当批发商承担了零售商除了销售商品、门店选址等主要环节之外的其他所有价值链活动时,各方利益达到最大。此时,零售商将集中资源专注于主要价值环节,这将大幅降低整个流通渠道的流通成本,提升整个流通渠道的利润水平,同时实现各渠道成员利益最大化。

综合以上分析,有如下命题:

命题3:在α<β前提下,社会福利的改善水平随着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程度的提升而上升。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上述均衡分析结果能够实现的关键假定是α<β,即批发商介入零售商价值链为n个零售商同时提供价值创造环节服务的成本之和要远比n个零售商独立完成的成本之和低,则平均到每个单位商品的成本要更低。这一假定在过去是难以成立的,因为传统的批发商本身效率较低,且难以有效整合零售商资源,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边际成本很高。而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假定:批发商通过互联网途径将零售商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实现组织资源与信息资源的集聚,使零售商需求在此汇集,易实现规模经济。此外,可通过平台拓展衍生业务服务,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获取范围经济效应。而基于互联网平台拓展业务近乎于零的边际成本进一步放大了批发商所获得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从而保证批发商介入零售商价值链完成价值创造环节服务的低边际成本。

四、 案例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降低了市场主体间及主体内部间的交易成本[19],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促使企业间在价值创造上的分工深化成为可能,企业可以避开自己不擅长的价值创造活动,将分工与专业化演绎到极致,专注于各自的优势领域,凭借专业的单点优势嵌入开放、多元、无界的动态网络中[20]。而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的价值链正是在互联网技术降低交易成本背景下,批发商凭借专业化优势承接零售商价值链中的部分弱势价值创造环节,使零售商专注于优势环节,实现二者在价值创造上的极致化分工。具体的,本文将从汇通达的实践中阐述批发商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承接零售商价值链中的弱势环节,前向整合零售商的价值链。

汇通达是一家专注于乡镇市场,从事家电批发与服务的企业。汇通达的模式,具体而言是将传统的乡镇家电代理商转化为服务商,通过服务商整合零散的乡镇家电零售商,并将它们转化为会员店;会员店在线下订单,实现订单需求的整合,然后统一向上游合作品牌厂商采购,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家电产品批发与配送。除了为会员店提供商品服务外,汇通达还基于互联网平台,为会员店提供供应链金融、公交化物流、营销策划、信息化管理等增值服务。而这些增值服务正与传统乡镇零售商的价值链环节相对应,汇通达实现了对这些会员店的价值链的整合。此时,这些会员店均集中资源于各自价值链中最具有优势的价值创造环节,并与汇通达形成了一个价值创造共同体,实现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大化(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汇通达采取了如下前向整合价值链的措施:

第一,整合会员店的采购价值环节。汇通达通过构建B2B电子商务平台将会员店传统的线下采购活动转移到线上,会员店可以随时上网按需求下订单。汇通达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迅速汇集订单,再向上游厂商统一采购,形成基于规模经济的成本节约。线上采购模式允许会员店少量多批次采购,且采购价格不随采购量的大小而变,颠覆了传统零售商为节约采购成本而实行多量少批次的集中采购模式,大幅降低会员店的库存成本,并提高市场需求反应速度。

第二,整合会员店的融资价值环节。汇通达分别与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合作,为银行提供会员店信用标准,并以汇通达为担保为会员店提供在线信用贷款。合同规定贷款交由汇通达管理,且只能用于向汇通达进货支付。汇通达向会员店发货,会员店销售所得后在规定期限内还款银行,实现资金的闭环操作,最大限度控制风险。且贷款手续简洁,放款极速,最快8分钟内就能取得贷款。这一贷款模式解决了会员店的融资难问题,并大幅降低了会员店的融资成本。

第三,整合会员店的物流价值环节。汇通达基于互联网搭建公交化物流平台,即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给与会员店物流需求的媒介中心,通过供求信息的整合与科学规划,为物流商和会员店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汇通达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通过科学规划,组建物流中心,从物流中心出发,由专业的物流公司对“公交化”配送线上的会员店提供定时、定点、定量的商品配送服务,实现商品从下单到送达控制在72小时内的高效率。

第四,整合会员店的营销价值环节。汇通达凭借B2B平台汇集数据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展大数据分析,为会员店提供专业化的营销策划服务。具体而言,汇通达下派客户经理为会员店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的营销策划指导,与会员店共同策划和开展营销活动,提高营销活动的精确性,避免盲目营销、过度营销。会员店可以实时与客户经理保持沟通,反馈营销活动结果,客户经理再根据反馈结果进行针对性地评估与优化,保证营销活动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第五,整合会员店的信息化管理价值环节。汇通达在B2B电子商务平台上为会员店量身打造小型ERP系统——“超级老板”软件,免费提供给会员店使用。会员店可以通过“超级老板”实时掌握业务状态,轻松进行运营分析,以此适时调整运营计划,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因信息掌握不明而导致的运营风险。

汇通达通过前向整合会员店的采购、融资、物流、营销、信息化管理等价值环节,为会员店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幅降低会员店各项交易成本,使会员店对其产生粘性与依赖性。而凭借专业化优势及互联网平台的零边际成本特性,汇通达可以迅速将服务模式复制到其他乡镇零售商,迅速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而当大规模乡镇零售商汇集汇通达平台时,上游生产商通过汇通达平台进行商品分销的效率将远超过直接渠道的分销效率,汇通达也因此成为连接生产商与零售商纽带,实现“再中介化”。截至2015年底,刚成立5年的汇通达已培育了超过1.5万家会员店,覆盖了11个省,812个县城,超5500个乡镇,实现超100亿的营业收入,并在2015年完成10亿融资。

汇通达为其他传统批发商的转型给出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其一,汇通达主要服务于乡镇家电零售商,这一模式对于农资、农具等生产资料,机动车、家居等其他商品品类在乡镇市场的流通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其二,与乡镇市场类似,我国城市市场中同样零散分布着各类小型零售商,如各类社区便利店、食杂店等,这些零售商同样对汇通达这样的平台具有需求;其三,对原料采购效率具有极高要求的餐饮行业而言,汇通达模式或许对食品原料批发企业同样具有重要启发。具体而言,其他批发商可以学习汇通达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段将零售商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将传统的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并剖析零售商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痛点与难点,甄别零售商价值链中的弱势环节,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为零售商提供这些弱势环节的外包服务,突破零售商的经营瓶颈,与零售商形成价值创造统一体,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五、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数理模型构建与案例实证两方面考察了传统批发商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以实现在商品流通中的“再中介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数理推导发现,批发商通过互联网手段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的行为将提升所有渠道成员的福利水平,是一种帕累托改善。且随着批发商前向整合的程度的提升,各成员的福利水平也将随之上升。这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时代,批发商与零售商在价值创造环节上形成极致化分工后所显现出的专业化经济效应。这一结论对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分工极致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此外,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传统批发商可以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将下游零售商转化为企业会员,并整合在一个平台内,通过互联网手段,凭借专业化优势前向整合这些会员店的价值链中的某些弱势环节,让会员店专注于自己的优势环节,使二者形成价值创造共同体,实现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大化。如此,批发商便完成了从经营商品向经营服务的业务模式拓展,将新型的生产性服务职能嵌入批发商组织内部,转型成为经营商品与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批发商组织。这一结论对在互联网时代陷入被“去中介化”困局的传统批发商寻求转型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在模型与均衡分析中,为简化分析,本文假定流通渠道中仅有一个批发商与n个零售商(即1×n),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经济的一种简化。现实中,流通渠道上下游竞争结构可能是对称的也可能是不对称的,可能是完全竞争的也可能是垄断竞争。不同的流通渠道结构将对应不同的模型设定,对最终的均衡结果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本文的假定与现实中的一种情形极为相符,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市场的地域分割,特别是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致使市场中除了少数几家大型连锁零售商外,还零散分布着数千万家中小型零售商。而这些中小型零售商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多级流通体系。在互联网浪潮中,这些中小型零售商市场不断被新兴电商与传统大型零售商侵蚀,但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短时间内其在流通渠道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正是汇通达所处的市场环境。当然,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这一模式的基本影响,现有模型分析基本实现了研究目的。二是本文仅仅从汇通达的实践中分析了批发商前向整合价值链的模式,虽然这一新兴模式为传统批发商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或升级改造提供了借鉴,但在传统批发商组织转型探索中,这种模式尚未成为普遍认可与适用的范式。因此,对这种模式的具体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探讨其他流通渠道结构环境中,传统批发商的转型路径;另一方面是探讨批发商前向整合零售商价值链这一模式的拓展形式或可推广性等,完善这一模式。

参考文献:

[1]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2]王晓东.论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与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7):99-105.

[3]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4]王晓东.流通产业增长中的批发依赖性研究——基于工业品分类样本的实证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36-47.

[5]ROSENBLOOM B.The Wholesaler’s Role in the Marketing Channel:Disintermediation vs.Re-intermediat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 Distribution & Consumer Research,2007,17(4):327-339.

[6]谢莉娟.工业品批发商渠道作用之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18-26.

[7]谢莉娟.批发商品流通理论评述:基于内外贸联动的价值新解[J].中国经济问题,2012(6):92-98.

[8]ENGLE N H. Economic Phases of the Wholesale Mark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33,23(2):189-199.

[9]王晓东,梁云.生产资料批发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2):38-43.

[10]王晓东,张昊.论独立批发商职能与流通渠道利益关系的调整[J].财贸经济,2011(8):81-86.

[11]梁鹏.批发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以日本食品批发业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86-91.

[12]李永刚.试论商业批发企业的模式创新与再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3):64-65.

[13]杨俊涛.论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联盟[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010.

[14]谢莉娟,张昊.流通主导型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模式与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9):20-24.

[15]谢莉娟.流通商主导供应链模式及其实现——相似流通渠道比较转化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7):103-112.

[16]刘振乾,郑凤麟.我国批发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转型之路[J].消费导刊,2007(10):55-56.

[17]谢莉娟,张昊.当前批发体系的结构变化与创新构想——基于工业品流通数据的解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9-45.

[18]李晓锦.论我国批发业由贸易型向服务型商业的转型[J].商业研究,2005(7):27-30.

[19]CARMELO C, JUAN S. Platform Competition: Strategic Trade-offs in Platform Marke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11):1331-1350.

[20]谢莉娟.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重构——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4):44-56.

(责任编辑郑英龙)

The Re-intermediation of Wholesaler in the Internet Er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LIU Xiang-dong, CHEN Cheng-zhang

(SchoolofBusines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Key words:transition of the wholesaler; re-intermediation;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Abstract: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able pattern of the re-intermediation of wholesalers in the Internet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Firstly, we found that it would improve the welfare of all the members in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when the wholesaler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tailer’s value chain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Secondly, we explained the way and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tailer’s value chain by the wholesaler through a cas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wholesaler could integrate the weak part of the retailer’s value chain based on its specialized superiority by the way of building an Internet platform. Thus, the wholesaler and the retailers would be united as a community of value creation, which would maximize the entire capacity of value creation of the community and bring about the objective of re-intermediation of the wholesaler.

收稿日期:2016-03-29

作者简介:刘向东,男,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流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和渠道与零售管理研究;陈成漳,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通经济学、零售与分销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6)06-0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