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周
传统医疗时代,“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是患者在医院常常遇到的情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线问诊、在线预约、远程治疗等等医疗服务已经逐渐普及,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在低成本的咨询就诊下,医疗服务得到了更广泛的体验。
便捷和普惠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它可以大大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多、看病乱的问题!”谈到互联网医疗以及医疗的信息化,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说,“信息化好的医院,秩序井然。”
自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将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该规划将成为未来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文件。
2016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表示,“十三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这些都为“互联网+医疗”带来了东风,自2015年起,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争相谋划布局,抢占互联网医疗产业。前不久,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落户乌镇,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全新探索模式,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过程,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这所“空中医院”大大节省了医生和病患的时间。
通过互联网,乌镇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全国的医院、医生、老百姓、药品体系和医保。据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教授介绍,在2015年12月上线后的三个月中,该平台单日在线接诊量已经突破10000人次,达到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的规模,是第一个同时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在线医嘱和电子处方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而“百家医院会诊中心计划”则是为响应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医院需求而作的进一步战略部署,直接剑指大病、重症诊疗:拟在全国范围内与百家优质医疗机构合作,打造100个会诊中心,搭建一个疑难杂症的专家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MDT)一站式线下诊疗平台。
按该计划的设想,不久后三四线城市的重病患者不必再千里迢迢奔赴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看病,可通过当地的会诊中心,直接向互联网医院合作的近7000组专家团队、20万名专家发出会诊或多学科会诊邀请,制定并执行针对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还可邀请专家团队主刀手术,实现“大病不出省、手术就近做”的目标。
看病难,看病贵,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
在手机上的应用商城里,患者可以下载到众多与医疗相关的APP,每家医院坐诊的专家是谁,特长是什么,点开即可清晰了解,在挂号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患者对医院专家有了更多了解,可以避免以往患者盲目崇拜名专家,感冒发烧拉肚子也一窝蜂去大医院找名专家,现在可以更好地让患者认识医生,合理分流医疗资源。
新闻评论员练洪洋表示,盘活医疗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互联网医疗最大优势所在。线下医疗机构,存在诸多体制掣肘,譬如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将医生圈在一家医院之内,互不流动,无法均衡。结果导致不同医院间旱涝不均,名医院、大医院医生忙死、撑死,基层医院“拍乌蝇”、吃不饱。医疗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如何优化,提高利用效率,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想办法,譬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就是一种有益尝试。
互联网医疗的利与弊
网上既能进行健康咨询,也能看病。“患者不动医生动”,互联网医院可以让患者实现小病网上诊治,大病网上会诊,看病不再难。复诊的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诊疗,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疑难重症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互联网医疗被称为移动互联的最后一座金矿,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据预测,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中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以上。
春雨医生CBO万静波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一点像滴滴打车,说到底就是实现资源自由匹配。目前国内医生并不是完全市场化,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难度,互联网医疗需要长期的、稳扎稳打的发展过程。
然而,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标准。网上诊疗有关基本功能、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等内容以及电子文档保存时间、举证的有效性均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互联网医疗企业、医生及患者均难以提供有效的举证资料以维护自身利益。
对此,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杨金生建议,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行业准入、医师多点执业、医疗纠纷处理、医保支付等,需要多部门共同制定配套政策,协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对于“互联网+医疗”,目前大概有两种不同声音:一种是“唱衰派”,一种则是“力挺派”。
“唱衰派”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条件并不成熟。虽然中国已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大国,但却不是互联网强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仍相对滞后。信息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事件不时发生。个人医疗健康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保管与处理不当,极易给目前已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再添矛盾。
专家认为,开展互联网诊疗对于信息联网的技术要求颇高,目前,一些大医院已实现了内部诊疗信息的联网,可是,许多小医院在硬件上都无法满足要求,如何与其他医院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仍需要跨越一些技术障碍。
互联网医疗还处在摸索阶段。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认为,在目前互联网医疗安全形势日渐严峻的状况下,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医疗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也要从立法和监管人才培养层面,提升互联网医疗的“体质”,从而维护医患双方的切身利益。
从互联网数据安全层面,雷后兴认为,目前尚缺乏有效保障和监管,一旦发生大规模健康数据信息泄露事故,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此外,在互联网上医生真假难辨、药品真假难分、网监人才短缺等状况,也都是目前互联网医疗发展所需面对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对于这一新兴领域如何规范,杨金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互联网医疗应该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范围,设定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医疗必须具备的“门槛”。同时,要制定互联网医疗技术服务商、医疗机构和医师的准入标准、服务流程和管理规范,厘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互联网企业的责任归属,规范行业秩序,确保互联网医疗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