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2016-07-04 08:39
永善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扎根文艺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一方面,人民需要文艺,文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刚需”;另一方面,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为人民鼓与呼、歌与咏,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天职、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文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准人民群众、表现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才有根基和生命力。那么,怎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创作导向呢?

最根本的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有生活的作品才是大作品。文艺之树只有“根”在民间,“干”才挺拔、“枝”才繁茂。强调“扎根”,不是应急式的采风,不是急就章式的调研,关键是要把“根”扎进去,像“秤砣一样沉入水底”,像“钉子一样钉进木头”,不仅身要沉下去,而且心要留下来、情要融进去,真正把自己还给生活、还给社会、还给人民。人民作家周立波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想为人民写点东西,做他们的代言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举家从北京迁回老家湖南益阳乡下,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农村生活长达十年之久,最终创作出了轰动文坛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就是要像周立波等老一辈艺术家那样,走出书斋、走向生活,沉下去、贴地皮、接地气、沾人气,写有“温度”的作品,做“暖心”的文艺工作者,使作品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必须力戒浮躁之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经典之作、传世之作,都是苦心孤诣、反复淬炼的结果。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一画就是六年。著名翻译家草婴,穷一生之力翻译的《托尔斯泰全集》,之所以成为最经典、最权威的译本,关键秘诀就是他所说的“每天只译一千字”。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减”,讲的就是,为学要做加法,不断丰富学识、阅历;修道要做减法,少些欲望、浮躁。文艺工作者唯有树立精品意识,涵养静气定力,修炼学识学养,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忍和执着,拿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雕与细琢,用心、用力、用情、用功去打磨作品、铸造精品,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动文艺对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的需要始终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文艺创作不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要求文艺工作者保持一颗家国情怀、民生情怀的“文心”“诗心”“画心”,对人民深情聚焦、热情礼赞、真情奉献,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让文艺触及人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现在广场舞风靡全国、遍地开花,甚至还跳到了国外,这充分说明,“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文艺创作就是要善于借助“广场舞+”思维,“+”政策宣传,“+”核心价值观,“+”正确导向,拉近文艺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实现文艺“大众化”与“化大众”相统一,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

建立以人民检验为“度量衡”的评判标准。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一部作品好不好、有没有价值,人民的评价始终是最高标准。“小我”越来越小,“大众”才会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高度重视群众口碑,不能眼里只有小圈子、没有大社会,更不能以群众看不懂、看不了自己的作品为荣。要坚持把群众满意认可作为文艺创作的衡量标准,防止以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唯发行量论英雄,从根本上改变重专家评价、轻群众认可的现象。尤其要大力纠正脱离群众、只为评奖而创作的问题,决不能耗费巨资、广招人才,排一台戏、搞一个节目、演一场两场,就“刀枪入库”,也不能像时装一样过一两年就不“时髦”了。

——摘自中国作家网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扎根文艺
1942,文艺之春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扎根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浪漫雅痞文艺